本报讯 (通讯员 周 晗)近日,商南县青山镇青山社区老街上,工人正在对沿街古房、庭院进行“微改造”,将宋朝“青山书院”原有建筑改造提升、恢复原貌,一个个独具特色的生态康养民宿,诉说着千年邵雍文化记忆与传承。
今年以来,商南县青山镇立足“生态青山·宜养小镇”发展定位,聚焦农文旅“三轮驱动”,深度挖掘辖区闲置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产业资源,在青山社区新建邵雍文旅产业园。该项目计划投资6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恢复宋朝“青山书院”原貌,新建邵雍国学讲堂、邵雍诗词文化创意体验区以及青少年研学中心。同时,按照“保留原址原貌”和“一院落一主题”的建设思路,在青山老街改造提升生态康养民宿8个,打造集康养休闲区、文化体验区、娱乐度假区、美食餐饮区、菌菇观赏区于一体的特色旅游综合体。
据了解,商南县青山镇文旅资源丰富,宋朝理学大儒邵雍因留恋文碧峰自然美景,落居青山老街,首创青山书院,在此讲学授道、教化村民,吸引陕豫鄂“三省八县”学子提食而至,他亲手栽植的“尧夫古柳”,见证了清乾隆十二年间“青山书院”的建立、商南教育的起源发展和商南县青山镇5名清北学子的成长。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商南县青山镇坚持文化传承与活化创新并重,以宋朝“青山书院”修缮和邵雍文化体验为核心,通过建设邵雍国学讲堂、诗词文化创意体验区及青少年研学中心,并将宋朝元素和邵雍文化融入民宿院落,推动文化价值向旅游产业、教育服务、康养体验的全链条延伸转化,打造独具青山特色的文旅IP。
同时,按照主题体验与复合业态共生的思路,依托青山老街“活化石”文化脉络,以及周边涵盖木耳、灵芝、香菇等产业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园,采取“最小干预+主题赋能”的模式,匠心打造8个各具主题特色的生态康养民宿院落,每个民宿院落不仅能够提供高品质住宿,还含有宋朝美学元素、邵雍诗词展示、庭院果蔬种植、特色餐饮美食、品茗娱乐休闲等功能,更是连接食用菌产业园采摘与观光的“桥梁”,在有限空间内集成多元业态,极大提升体验感受和经济效益,实现空间价值裂变。
青山镇党委书记殷书宁表示:“邵雍文旅产业园是青山镇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该园区突出党支部引领与强村富民共进,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园区+农户’五联运营模式,联结民宿经营与特色农产品销售,带动群众房屋租赁挣租金、园区务工挣薪金、产品销售挣佣金。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容纳住宿人员50人,日接待游客容量200多人,创造本地就业岗位18个,带动青山社区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