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代绪刚 兀 琦)“会议少了、报表薄了,能沉下心服务群众的时间更多了。”这是商南县推进基层减负工作以来,基层干部最直观的感受。
今年以来,商南县聚焦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创新构建“清单指导、评价反馈、预警提醒”三大机制,健全全链条治理体系,以精准施策破除减负梗阻,既减掉“有效负担”,更破除“有型梗阻”,让基层轻装上阵干实事,推动基层减负从“量变”实现“质变”。
清单明责,减掉“无效负担”。围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商南县将“减负账”细化为“任务书”,通过定期实地调研、业务指导,明确各级各部门“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源头杜绝“文山会海”“过度督查”。截至10月底,全县整合套开全县性会议64场次,同比减少34%;县委、县政府及“两办”印发文件359份,同比减少26%;合并督查事项5项、审批计划外督查3项,同比精减26.7%。同时,清理亲属证明、死亡证明等不合理证明27项、不规范挂牌标识318块,解散冗余工作群207个,注销闲置新媒体账号64个,让基层从“琐事”中解脱,专注主责主业。
反向评价,压实“减负责任”。“以前是‘上面评下面’,现在我们也能给县级部门提意见,减负更有针对性了。”镇(街道)工作人员道出了基层减负的心声。基层干部感受之变的背后,是商南县创新建立“以下评上”评价反馈机制的缩影。坚持一季度一评价、一总结,通过反向监测、反向评议、反向监督,让基层成为“减负裁判”,倒逼县级部门转作风、提效能、优服务。目前,已开展2次反馈评价活动,向10个镇(街道)、31个县级部门、7个重点企业发放评价反馈表1251份,收集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59条,所有问题均逐一核实、现场交办,明确整改时限,确保“反馈有回音、问题有落实”。
三级预警,提升“整治精度”。为及时发现、解决减负中的新问题,商南县构建县镇村三级信息共享机制,在全县设立10个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监测点,实时收集基层减负动态。通过定期会商研判、及时提醒纠偏、共享减负信息,精准掌握基层“负担痛点”,避免减负“一阵风”。截至目前,监测点累计收集基层信息35条,开展问题研判会3次,针对苗头性问题电话预警提醒17次,推动减负工作从“粗放式”向“精准化”转变,切实让基层感受到减负带来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