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商南县

政策惠农聚力 粮田焕发新机

2025-11-28 10:00:19

来源:商洛之窗 - 商洛日报

  本报通讯员 代绪刚 叶竹虎 韩玉丽

  11月24日,商南县金丝峡镇毕家湾村杨家台子组村集体产业基地里,村民正在撒化肥和种子。

  “突突突……”11月24日清晨,商南县金丝峡镇毕家湾村杨家台子组的丹江畔,现代化旋耕机来回穿梭,轰鸣声与村民的笑语交织在一起,打破了山间的宁静。田埂上,种粮能手们分工协作,有的手提化肥均匀播撒,有的精准点播,随后旋耕机再次进场翻耕,将麦种与肥料一同深埋进湿润的土壤中。

  “为了响应国家粮食安全号召,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今年我们村集体牵头整合了40多亩分散土地,全部用于小麦种植。”毕家湾村村委会副主任王登峰一边查看播种情况,一边向笔者介绍。

  为了选出最适合本地的品种,毕家湾村“两委”班子和种粮大户先后赴多地考察学习,最终选定沃丰168号小麦种子作为主导品种。“这个品种可是我们精挑细选的‘优等生’,不仅品质优良、适应性广,而且产量潜力高,抗逆性特别强。”王登峰说,“它的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突出,抗病性和抗寒能力也远超普通品种,能适应咱们山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等明年小麦收割后,我们还计划在这块地里种植玉米套大豆,实现一年两熟,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

  毕家湾村的秋播场景,是商南县全力以赴保障粮食安全的一个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商南县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以“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协同为核心,多措并举推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全方位、多维度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在“良田”建设方面,商南县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025年,总投资1.5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如期完成,项目区通过修建灌排渠道、平整土地、改良土壤等措施,有效解决了耕地碎片化、灌溉不便等问题。针对部分农村耕地撂荒现象,商南县创新推出土地流转、代耕代种等一系列举措,扎实开展“撂荒地”整治行动。通过成立种粮农民专业总社1家、合作分社4家,引导农户有序流转土地,鼓励种粮大户、合作社承接撂荒耕地,实现规模化经营。

  在“良种”推广和“良法”应用上,商南县坚持科技赋能,让先进农业技术走进田间地头。今年以来,该县大力推进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累计实施1.6万亩。通过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品种筛选、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指导,带动全县小麦、油菜平均亩产分别增产5公斤,实现了“小面积示范、大面积推广、全方位增产”的良好效果。为了让农民掌握科学种植技术,县农业农村局组建了由30名农技骨干组成的技术服务团队,分片包抓各镇(街道),通过举办培训班、田间现场会、发放技术手册等形式,向种粮群众普及先进种植技术,让科学种田的理念深入人心。

  “良机”赋能让农业生产更有效率。商南县不断加大农业机械化推广力度,积极争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农户购置先进农业机械,逐步实现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机器换人”的转变。如今,在商南的田间地头,旋耕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数据显示,全县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50%,机收损失率降低至1%以下,大幅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粮食产量。

  “良制”保障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商南县始终坚持政策导向,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每年按时足额兑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补贴等各项惠农补贴资金1300多万元,让种粮农民吃上“定心丸”,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县财政还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良种推广、技术培训等,为粮食生产提供了坚实资金保障。

  今年秋季,商南县降水偏多,土壤湿度大,给秋收秋播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面对不利天气条件,商南县迅速行动、主动作为,全力应对“秋淋”天气带来的挑战。针对部分田块积水情况,重点指导农户做好排涝工作,采取挖沟排水、机械抽水等措施,尽快降低土壤湿度,为秋播创造有利条件。2025年秋播任务中,全县计划播种小麦4.2万亩,发展油菜2.5万亩、蔬菜2万亩。目前,秋播工作正按照时间节点稳步推进。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