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县城一角
黄花岭茶创田园综合体
天蓬山寨民宿营地
2025秦岭生态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山阳天竺山景区举行
在建的西十高铁山阳站
食用菌大棚
5G电源适配器生产线
山阳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标准化厂房
立夏时节,树木葱茏,风光无限。
拔地而起的厂房,依山傍水的鱼塘,有条不紊的生产线,连绵不绝的茶山……连日来,在山阳县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到处都是机器轰鸣、繁忙有序的建设场面和生产场景,全县上下同心同向、破浪前行,跑出了项目建设的“加速度”。
这是一部奋勇当先铸巅峰的荣耀宣言——一个个项目部凝心聚力抢抓机遇,一处处建设点铆足干劲奋勇向前,一批批重点工程正在高标准推进,全县上下以只争朝夕的干劲、争分夺秒的拼劲加快项目建设,撑起经济发展的“脊梁”。山阳县以“谋在早、干在实、抢在先”的决心和行动,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质增速,为打赢有效投资攻坚硬仗注入强大动力。
这是一场鲲鹏展翅凌青云的亮丽答卷——截至目前,山阳县计划实施的76个重点项目已开复工50个,开工率65.7%,完成投资21.8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4.6%,其中20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0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7.27%。一个个老项目有序生产、一个个新项目加速推进,新老项目共同发力,奏响了山阳县项目建设的“夏日进行曲”。年产6000万米电线、电缆、AC电源线项目和漫川关镇年产3000吨白酒项目、延坪镇冷水鱼产业园一期等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山阳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工程加速施工,全钒液流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厂房主体建成,西十高铁县城、漫川站站前广场及交通枢纽等32个项目超进度建设。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山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破之年。今年以来,山阳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深化“三个年”活动部署,以持续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为抓手,紧扣“三大百亿产业链群”目标,谋项目、强产业、优环境,推动县域经济逆势上扬、稳中向好。2024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7.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9%,三项指标均居全市第一;2025年一季度,生产总值增长7.4%再居全市榜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8%位列全市第二,实现了“开门红”。
科学规划 提升项目质量
善谋者胜,远谋者兴。山阳县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和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准确把握政策方向,制定重点项目谋划指南,加大项目谋划力度。
精心制定《山阳县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2025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县级领导联系包抓重大项目机制,印发《关于县级领导联系包抓2025年重大建设项目的通知》,对高质量项目推进年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进行科学调整。将重点项目建设任务纳入部门和镇(街道)“军令状”,27位县级领导包抓40个重大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本台账、一抓到底”的“六个一”机制,每月调度、季度通报,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形成“领导挂帅、部门主战、镇(街道)协同、全员参与”的攻坚格局。
2025年1月,漫川关镇年产3000吨白酒项目开工建设。这是山阳县盘活老旧产能,推动县域工业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型的一次创新尝试。该项目的前身是金川封幸公司,主营生态养殖相关产业,但因饲养原料等问题发展受限。有幸金川封幸公司总经理成传德与白河县的酿酒老板张朝兵在一次合作中相识,成传德的生态养殖缺少饲料,而白酒酿造后的酒糟子是绝佳的饲养原料。张朝兵是一名退伍军人,2008年起开始从事酿酒制酒行业,丰富的从业经验让两人一拍即合,探索循环发展模式。
张朝兵在山阳县漫川关镇数次考察后,发现当地的水质和土质适宜酿造酱香型白酒,便将酒厂迁移了过来。采用“公司+合作社”模式,按照“园区为主体,上连市场,下连农户”的发展思路,形成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起完整高效的产业循环体系,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着力推进玉米、高粱、小麦等农业示范种植、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科技研发等建设,促进经济循环可持续发展。通过绿色种植、标准生产、酒糟养猪、猪粪用作农家肥的绿色循环发展模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三产融合”,构建一个循环型、生态型、科技型产业园。
山阳县坚持实行“热力图”“备忘录”制度,强化标准化厂房招商、产业链招商,全年招引项目30个以上,实际使用内资增长10%以上、使用外资增长3%以上。紧盯首位产业、主导产业需求点、空白点,精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项目,引进3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卡位入链。碳纤维发热材料生产应用、高端3D曲面光学玻璃等项目即将建成投产,电源制造、触控显示、碳纤维发热材料“三条产业链”初具规模。
据悉,山阳县全年实施重点项目76个、总投资212.7亿元、完成年度投资63亿元以上,9月底前全部开工;全力保障西十高铁、山阳抽水蓄能电站、漫川关延安酒酒旅融合示范园一期等20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力促秦岭优源生态农业产业园、汉华现代农业产业园尽快建成投运,确保新上项目量质齐升、存量项目盘活焕新。
锚定目标 坚持生态优先
“我们镇上的冷水鱼项目,是在经过前期充分考察和试验后开始大规模推广的。”山阳县延坪镇党委书记陆新杨说,两岔河村经过科学选址,建设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呈“U”字形布局,设计为梯田自流水养殖,无须用电,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能够实现最低的成本“水的自然循环”,节约养殖成本且收益巨大。
发展高端冷水鱼产业,带农益农明显,市场潜力巨大,为生态价值的转化开辟了切实有效的路径。项目建成后可实现“一地生四金”(土地流转得租金、就近务工得薪金、入股村经济合作社得股金、龙头带动得资金),还有利润返还、股比分红、收益分红等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坚持“产业园区化”战略,立足本地优质水资源禀赋,通过整合分散养殖资源,推动冷水鱼产业从“小散弱”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转型升级。不仅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还将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今年以来,山阳县充分发挥“两个专班”作用,聚焦“两重”“两新”以及中央和省市政策导向、资金投向,紧紧围绕“争国投、引民投、配金融”,动态谋划储备高质量项目100个以上、总投资不低于200亿元,力争产业类项目数量和社会投资占比实现“双提升”,确保政策性资金总额增长6%以上。
秉持“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的理念,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谋划推进机构,由部门和专班负责人挂帅,充分运用六库两线一码项目全过程管理平台,持续推行“四个一批”滚动更新、有序推进的项目谋划机制。截至目前,“六库两线一码”平台动态谋划储备项目177个,总投资800.4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130个、5亿元以上项目22个、10亿元以上项目7个。
同时,山阳县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抢抓商洛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机遇,把产业发展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实施10万吨纯净水、神仙叶深加工、黄花岭茶创田园综合体、丰阳雨露食用菌产业园、两岔河冷水鱼、陆家湾农文旅康养综合体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项目12个,神仙叶、高山有机茶、冷水鱼等产业走上了绿色发展、三产融合、生态提升之路。
政策先行 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也是项目建设的“加速器”。山阳县扎实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针对未办理到位的项目前期手续,明确责任主体,限定办理时间,确保手续尽快办理完成。深入推行重点项目审批“容缺办理+承诺制”机制,主动靠前服务、提供高效服务。积极开展“标准地+承诺制”工作,加大项目用地储备力度,实现“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建立健全政银企对接长效机制,定期召开政银企座谈会,全面落实企业减税降费政策,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为项目落地、开工、投产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优质服务。同时,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包抓项目和人盯项目机制,常态化深入项目建设一线,主动了解企业需求,及时为企业纾困解难,推动重点项目早日建成投产。
“2022年以前我们公司的生产线在东莞,后来得益于山阳县委、县政府的争取,并且山阳高新区的其他相关产业配套设施也比较完善,就将厂房搬迁了过来。”陕西玮帝电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德旺说,公司建设的过程中,山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现场协调解决备案、营业执照、水、电、变压器等相关事宜,极大增强了公司的投资信心,确保如期建设发展。
山阳县针对今年计划实施的56个新建重点项目,开展“体检式”服务,详细梳理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情况,建立重点项目要素保障台账,精准找出难点堵点问题,并细化目标责任。坚持每周一调度、每月一通报的工作机制,全力提高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时效。截至目前,56个新建项目的立项、环评、用地、文勘等9类504项前期手续已办结367项,其中立项手续办结51项、环评办结29项、用地办结46项。按照计划,二季度之前重点项目前期手续办结率将超过80%,为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取长补短 汇聚发展动能
“电线、电缆、AC电源线项目对山阳县完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式链条式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及示范效应。”山阳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作为5G电源适配器产品链的配套项目,有效降低了链主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了产品“山阳制造”完整度,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当前,山阳县的农业竞争力、工业支撑力和园区承载力都有进一步提升。
截至目前,完成耕地流出恢复5747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200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2万亩、总产量达到8.5万吨以上。聚焦“菌果药畜茶”等特色产业发展,抓好延坪冷水鱼、板岩犇犇旺等12个农业项目,持续扩大瓜蒌、食用菌等产业基地规模;支持家金、意发等加工企业扩大产能,建成神仙叶系列产品生产线8条,认定“两品一标”4个以上,创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个;建设县域电商直播示范基地5个,完成农特产品网上交易1.5亿元以上。
在发展工业方面,支持迈思普、瑞裕等电子企业扩大产能,抓好复合材料高端领域研发制造、新能源汽车碳纤维零部件制造等项目建设,推动高分子真空镀膜等项目尽快落地,扩大电子信息及智能制造产业总量。推动全钒液流电池项目一期8月底前投产、二期年内开工,完成2条非金属超细材料生产线、富新振兴金矿建设,抓好丰源钒业等18家新材料企业运行监测,促进新材料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充分发挥工业企业“二期效应”,实施五洲矿业公司年产5000吨高纯钒技改、秦金公司选厂技改等项目,快速释放更多生产力。
山阳县优化园区布局,年内通过高新区总体发展规划省级审批,孵化和培育更多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加快构建“一区三园”发展格局。完善园区功能,新建标准化厂房2.6万平方米,实施高新大道等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推动形成功能在园区集成、要素向园区集中的良性发展局面。新增入园企业6家以上,标准化厂房入驻率90%以上,园区工业总产值增长18%以上。
下一步,山阳县将聚焦“中国钒都”“天然药库”和“秦岭生态旅游核心区”的独特资源优势,紧扣建设“三大百亿产业链群”目标,抢抓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机遇,按照“优势产业延链、新兴产业建链、传统产业升链、政策红利抢链”的发展方向,谋划储备一批具有前瞻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力争全年新谋划项目200个以上,总投资超500亿元,为山阳县长远发展积蓄强大动能。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一个个谋求发展的举措,带来振奋人心的力量;一张张跨越赶超的蓝图,在执着的追求中越发透出清晰的脉络。站在新的起点上,山阳县将准确定位区位优势和发展优势,打好“提前量”、下好“先手棋”,牢固树立“发展为要、项目为王”的理念,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快马加鞭勇争先”的干劲,锚定目标、埋头苦干,奋力谱写山阳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本报记者 南 玺 见习记者 马 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