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齐 苗
污水管网改造工程正加紧推进
事实清单,记载着关乎群众利益的大小事,也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今年以来,山阳县中村镇精准聚焦民生需求,将139项凝聚着群众心声的民生实事纳入“实事清单”,村(社区)党组织承诺完成“一年十件实事”,涉及党建、产业、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和社会建设等群众生活方方面面,包含改造污水管网、维修照明路灯、修复水毁河堤、慰问困难群众、整治人居环境等,镇村干部聚力以办好民生实事为落脚点,一桩桩一件件去完成解决,让“实事清单”变成“幸福账单”。
村容村貌展新颜
春末夏初,走在中村新区社区街道上,两旁的银杏树吐出翠绿,绿化带的草木葱郁,街道干净整洁,集市井然有序,烟火气息浓厚。
“小区设置的垃圾桶很多都破损了,垃圾撒落地面影响环境,社区干部在廊亭宣讲时我给提建议了,没想到问题真就得到了解决。”近日,B区居民朱万民逢人就夸,现在环境好了,小摊小贩也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产生的垃圾也不随地乱扔了。
“年初,我们通过走访入户、院落会、微信群等方式,收集了不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事小情,按照不同类别进行梳理,建立了社区党组织‘一年十件实事’台账,承诺要在年底兑现。”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建平说,E区下湾安置点大门和护栏安装完成,小区多年来柴火、杂物乱堆乱放也得到了有效整治。
中村新区社区还定期组织党员、干部以及志愿者对辖区电线杆、墙面的野广告进行铲除,修剪绿化带苗木,并对小区难打扫的死角区域进行彻底清扫,社区面貌焕然一新,洁净优美的环境吸引了不少休闲娱乐的群众,孩童嬉戏玩乐,大人跳舞健身,一派热闹祥和景象。
“社区干部通过身体力行来完成民生实事承诺,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思想发生转变,也慢慢主动参与到小区环境整治活动中来。”社区干部周海瑞说。
基础设施大提升
“污水改造这个项目对于我们来说太需要了,生活污水和厕所排水实行分离后,空气变好了,处理后的水还能浇地,解决了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大难题。”近日,土桥村村民郭海全对村上承诺的污水改造事项落实情况非常满意。
年初,土桥村不少群众反映通组路水渠排出的水发黑发臭,经过广泛收集民意,村“两委”多次与施工方积极沟通,全力推进污水管网铺设工程,不断优化设计方案,确保污水管网改造工程质量、安全与进度,以建好污水管网的实际行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让村庄变得更加清洁、美丽。
这是土桥村正在施工待完成的民生实事之一。除此之外,修理路灯确保群众夜间出行安全也被列入了土桥村民生实事清单。在年初的入户走访中,村干部发现村里3个小组路灯受到不同程度损坏,经过村上集体商议,争取资金8000多元,集中对60多盏路灯进行了维修,损坏的全部更换为防水路灯。
“路灯维修更换是好事,对于晚上放学的小孩,还有傍晚散步的老人来说,有了路灯方便多了,也更安全了。”村党支部书记吴来成说。
目前,土桥村列出的民生事项已经完成了6项,修复2024年水毁河堤150米、水毁道路40米,同时还修建垃圾台2个,方便收集周围群众垃圾,彻底解决了村庄垃圾无处堆放的问题。
据了解,中村镇污水管网改造涉及上湾村、下湾村等4个村(社区),主管网正在铺设中,中村街社区和土桥村改造已基本完成,覆盖农户2000多户。
民生治理有温度
4月28日,家住沟口社区罗家坪的李伍魁来到社区办公室,见到社区干部就像是见到自己亲人一样,说自己的新房主体已经盖好了,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原来,去年李伍魁家房子受到泥石流威胁,社区副主任沈银峰得知这一情况后,跑前跑后帮他争取危房改造补贴,把他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办,他打心眼里感激。
在沟口社区居委会大厅,显眼位置摆放着医保、养老保险、低保等政策宣传册,展板上呈现着通俗易懂的办事流程,为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温馨服务。
沟口社区将8个居民小组划分为22个网格单元,发放党群联心卡526张,网格员全部由党员兼任,每月至少4次上门入户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和困难。因有不少老人住在较远的村组,行动不便,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社区精准对接,组建志愿服务队上门为失能和患病老人办理养老保险年检、打扫房间、洗头发、剪指甲等。
程泽忠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他本人对养老认证线上操作一窍不通,十分着急。社区副书记徐会青主动到老人家中,通过养老保险APP为他扫描认证。程泽忠激动得眼圈都红了,紧握着徐会青的手说:“多亏了你,我老了不会用智能手机,你给我帮了大忙了!”
从被动落实到主动上门,一点一滴体现的是温情服务。民生连着民心,中村镇的党员干部正通过实干,不断将手中的“实事清单”变成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账单”,让更多的“群众呼声”转化为“满意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