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贠海格)今年以来,商州区纪委监委瞄准“农村食品安全”这一关键领域,以“小切口”撬动“大治理”,筑牢农村食品安全防护网。
针对农村地区食品加工环节相对薄弱的特点,区纪委监委将监督探头对准食品加工企业,重点督查原料管控、过程消杀等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严查无证生产、过期原料等违法行为背后的监管失职问题。同步组织全区食品批发企业负责人开展集中培训与约谈,督促企业扛起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职责,建立“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从源头掐断风险苗头。
聚焦农贸市场、商超冷链、农村集市等消费阵地,区纪委监委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摸排过期食品、“三无”产品、散装食品标签缺失等隐患,倒查供货源头。同时,推动职能部门强化日常巡查,严格执行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制度,严防“问题食品”流入百姓餐桌。截至目前,累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816家,发现问题537个,整改到位527个,10个问题正在加快整改;检查肉制品经营主体54家,排查问题30个,整改隐患20个。
“既要发现问题,更要推动解决问题。”区纪委监委坚持“监督跟着问题走”,对职能部门监管不力、推诿扯皮等现象,及时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推动完善监管制度,让食品安全监管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同时,构建“群众点题、纪委监督、部门整改、社会评价”的闭环机制,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群众“有感”问题一件一件抓到位、积小胜为大胜,让群众看到新变化、有更多获得感。
“我们将持续拧紧监督‘螺丝钉’,让‘吃得放心’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商州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