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省十佳人民调解员”黄本有
本报通讯员 匡培印 辛恒卫
他不是法官,却被镇安群众亲切地称作“黄法官”。77岁的黄本有,退休前是一名基层司法所所长,如今依然坚守在调解一线。每当群众带着矛盾找来,他从不推辞,总是耐心倾听、暖心安抚、用心开导,在情、理、法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这位大家口中的“黄法官”,是镇安县人民调解工作的“老黄牛”。2009年,镇安县率先在全市成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有着丰富调解经验的黄本有被聘为县医调委副主任。此后,他陆续担任安全事故纠纷调委会主任、县人民调解协会副秘书长、县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至今已退休17年的黄本有,始终没有离开过调解岗位。
17年来,黄本有扎根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工作,累计调解医疗、安全事故、物业、劳动争议、校园伤害、企业纠纷及工程债务等各类矛盾1200多件,化解重大疑难信访案件685件,涉及当事人3500多人,调解履行金额达9700多万元,防止群体性事件67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5100多万元。他多次获评镇安县优秀人民调解员,2022年被表彰为“全县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2023年2月荣获“全省十佳人民调解员”称号。
巧解千结的“调解工匠”
在黄本有看来,调解工作不仅要解法结,更要解心结。前不久,他刚刚成功调解的一起外地农民工工伤赔偿纠纷,正是他调解理念的生动体现。
湖北籍务工人员卢某某在镇安县某工地施工时,不幸被随车吊砸伤右足,鉴定为七级伤残。尽管用人单位支付了全部医疗费,但双方就后续约40万元的伤残赔偿产生分歧。在多次协商未果后,双方共同向镇安县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面对劳动者希望足额赔偿的诉求与企业面临的实际资金压力,黄本有抓住争议焦点,采取“背对背”与“面对面”相结合的方式,耐心释法说理,引导双方互谅互让。最终,双方达成了由公司一次性支付卢某某34万元补偿款的调解协议。为确保协议履行,黄本有还引导双方共同向法院申请了司法确认,为这份调解协议的执行赋予了“法律保险”。
“出了这事之后,我心里一直没底,不知道啥时候是个头。真的特别感谢镇安县调委会,感谢黄主任,为了我的事跑前跑后,是他们让我感受到了法律的温暖!”签署协议后,卢某某激动地说。
像这样的纠纷,黄本有每年要参与调处50多起。无论是家长里短、邻里争执,还是经济纠纷、工伤赔偿,他都有求必应。“调解不仅能化解矛盾,还能提高结案率,减轻群众诉累。”黄本有说,很多案件即便判了,当事人心里不服,还会继续上诉。而调解到位了,案子才能真正了结。
在多年实践中,黄本有总结出“三心”“六法”调解思路。“三心”即对待当事人要有热心、调解过程要存公心、化解矛盾要怀爱心。“六法”则包括:亲情法,用亲情纽带唤醒理解;疏导法,耐心疏通心理堵点;归谬法,引导当事人看到自身理据的偏颇;融情法,将法理人情有机融合;增信法,帮助双方重建信任;换位法,倡导彼此站在对方角度思考。
群众信赖的“公正标杆”
刚处理完工伤赔偿纠纷,黄本有又翻开下一份卷宗——是一起医疗纠纷案件。他熟练地拨通当事人电话,新一轮调解开始了。
在群众和同行眼中,黄本有办事公道、以理服人。他始终坚持法理为先、情理为辅,努力让各方都能接受调解结果。正因如此,镇安县内不少单位和群众都“有事找黄主任”。
同住镇安县城的汪某某与王某某本是好友,却因一次在艾灸馆内嬉闹过头,王某某不慎用雨伞柄击伤汪某某左眼。事后,汪某某入院治疗,双方因赔偿问题争执不下,只好一同来到镇安县人民调解委员会求助。
接待两人的是黄本有。他热情地请双方坐下,耐心倾听各自陈述,一边安抚情绪,一边梳理争议焦点。在全面了解情况后,黄本有秉持公心、不偏不倚,从法律和人情两个角度展开调解:一方面向王某某释明侵权责任的法律规定,另一方面也引导汪某某合理主张赔偿,不过分苛责。最终,在他的耐心撮合下,双方达成一致,王某某当场一次性赔偿汪某某7万元,两人握手言和。
黄本有认为,调解的核心是做通人的工作。“只要能说服人,矛盾就化解了,但前提是守住公平底线,不偏不倚。”这些年来,他记不清谢绝过多少次吃请和红包,始终以一身正气守护调解公正,也赢得了群众的由衷尊重。
排忧解难的“守护灯塔”
尽管早已退休,黄本有却比以前更忙。只要没有外出调解,他每天早8点到晚6点都会准时出现在调解大厅,接待群众,或通过电话、微信、视频调解纠纷。
这样的工作节奏,从他担任基层司法所所长时就已养成。当年在青铜关镇司法所,乡村交通不便,他骑自行车下乡调解,那辆“凤凰”牌自行车甚至被骑成了两截。除了因严重胃病住院几天,他几乎没休过假,节假日也大多奔波在办案路上。
记得“十一”国庆假期,黄本有还借助线上调解,成功化解了一起异地婚恋财产纠纷。男方是镇安县人,女方是西安市长安区人,两人订婚后因性格不合闹着解除恋爱关系,又因男方要求退还8.4万元订婚礼与女方产生矛盾。男方在外地务工,便委托其父亲到县调委会申请调解。黄本有接手该纠纷后,通过电话联系,添加双方微信多次进行沟通,线上促成双方签署协议,并监督女方线上返还6.4万元彩礼,纠纷圆满解决,获双方感谢。
如今,除了接待来访群众,黄本有还经常接到来自全县各镇村(社区)的咨询电话。他坚持24小时不关机,哪怕炒菜时电话响了,也会关火接听。有时深夜当事人才有空回电,他已睡下,仍耐心沟通半小时。
妻子和儿女没少抱怨,但始终默默支持。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黄本有把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司法行政事业。“只要身体允许,就会一直做下去。每当看到当事人脸上的笑容,我就发自内心地高兴。我想尽己所能,再多化解一些矛盾,让社会更和谐——这是很有意义的事。”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