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镇安县委、县政府重磅推出“镇安真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程。这一举措既是主动对接中央高质量发展战略与国家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的政治担当,更是破解县域农特产业发展瓶颈、推动产品“走出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决策,为全县农特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提供坚实支撑。
品牌是县域富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镇安真味”的打造并非偶然,而是承载着县域经济发展的长远布局。农业品牌建设始终是国家“三农”工作的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品牌的重视逐年升级,从“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培育知名品牌”到“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政策导向愈发清晰。“镇安真味”的诞生,正是镇安县紧跟国家步伐、践行农业现代化战略的具体行动。
镇安拥有得天独厚的绿水青山,但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是亟待破解的双重考题。“生态优先、优质优价”成为必然选择,而品牌则是生态价值转化的核心桥梁。通过知识产权保护、质量标准认证与品牌公信力建设,让“镇安产”与“高品质”深度绑定,才能实现生态产品的增值溢价,让绿色资源真正成为富民财富。
面对“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格局,镇安农业产业长期存在“小、散、弱”的现状。全县现有247家食品生产加工主体,数量居全市之首。但是,单个企业在资金投入、专业策划、技术支撑与人才保障上力不从心,“整合全域资源、统一品牌形象”既是破解主体分散困境的迫切需要,更是回应企业期盼、推动产业抱团发展的务实之举。
自今年5月“镇安真味”构想提出以来,镇安县迅速行动,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工作专班,确立“商标+标准+认证+溯源”的核心建设模式,明确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科经局、国投公司分别牵头形象标识、质量管理、产品培育、品牌营销四大系统建设,形成“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高效工作格局。当前,品牌建设已进入攻坚突破关键阶段,各项工作挂图作战、提速推进。
在视觉形象塑造上,“镇安真味”品牌标识已基本成型。相关部门正紧锣密鼓地制定推广方案,推动标识在产品包装、宣传物料、展销平台全面应用,着力打造统一、鲜明、易识别的品牌视觉名片,让“镇安真味”快速走进公众视野。标准体系建设是品牌立身之本。目前,品牌基础标准已正式出台,下一步将加快品牌产品认证进度,指导企业搭建覆盖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的溯源体系,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控,以严苛标准筑牢品牌信任防线。要素保障持续强化,工作专班统筹调度各方资源,多部门整合涉农资金、项目资源向品牌建设倾斜,确保完成资金拨付、人员配备、技术对接等关键任务,为品牌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建设“镇安真味”的最终目标,是让其成为富民强县的金字招牌,以品牌为纽带破解发展痛点,激活县域经济内生动力。在产业集群发展上,镇安县以品牌为抓手,整合茶叶、板栗、食用菌等特色产业资源,借鉴“百年古法熬糖项目”成功经验,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着力培育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推动产业从“分散作战”向“抱团发展”转型。
文化赋能让产品更具价值。镇安县积极学习浙江“神仙大农”农旅融合经验,深挖非遗工艺、秦岭生态等本土特色元素,将文化内涵融入农产品开发,推动农产品从“初级商品”向“文化载体”升级,实现附加值倍增,让“镇安真味”不仅有品质,更有故事。市场渠道不断拓宽,依托国投公司搭建“线上直播+线下展销”立体化销售体系。线上借助电商直播、精品专区扩大影响力,线下在重点城市布局展销中心,全方位提升“镇安真味”市场覆盖面和占有率,让镇安农特产品真正走出秦岭、走向全国。
从政策谋划到落地攻坚,从标准构建到市场拓展,“镇安真味”区域公用品牌正成为镇安农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未来,随着品牌建设持续深化,必将推动县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更多群众共享品牌发展红利,为镇安富民强县之路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