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县西口回族镇“345”模式解锁基层善治新路径
9月9日,镇村干部在岭沟村二组召开院落会,面对面与群众讲政策、聊家常、听心声、解难题。
本报记者 南 玺 通讯员 赵 斌
今年以来,镇安县西口回族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辖区实际,以升级“阳光说事”解纷品牌为核心,创新推行“345”模式,通过“三联”强组织、“四会”夯基石、“五用”解民忧,找准信访工作与基层治理的融合点,以小举措推动大治理,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实现基层治理效能与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三联”统筹,筑牢组织根基
“基层是社会矛盾的‘第一线’,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只有把组织根基扎得深,治理工作才能行稳致远。”西口回族镇党委书记王涛说,“全镇建立领导分片联村体系,聚焦经济产业发展、矛盾纠纷化解、重点案件攻坚与跨村协同等问题,由10名科级领导包联9村1社区,积极发挥协调纽带作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体系。”
据介绍,西口回族镇创新领导分片联村、干部三单联责、片长精准联户的“三联”机制,主动协调民生实事、交通补贴、宅基地审批等难题,制定包户全覆盖的工作联系清单、履职清单和整改清单。全镇189名干部共包联4898户,包户干部依据清单事项每周开展入户走访,及时掌握包联群众的思想动态和困难问题,用心用情高效为群众“排忧解难”。
与此同时,印发《西口回族镇网格管理服务及“多格合一”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织密基层网格,强化源头预防。片长每日巡查走访,倾听群众心声,及时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并通过掌上通APP实现“即时受理、掌上办理”,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显著提升。今年以来,片长共排查群众问题311个,解决298个,群众满意率99.1%。
“四会”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党员干部既要把‘严’的意识刻在心里,更要把‘实’的作风落在行动上。”王涛说。镇上以每月主题党日、每季度党员大会为抓手,通过理论学习、警示教育等为党员“充电”,推动党员在服务群众、乡村发展中树标杆。同时,号召党员参与公益服务、矛盾调解等工作,搭建干群“连心桥”,为院落会等基层治理举措落地提供先锋力量支撑。
“以前政策看不懂、有矛盾没处说,现在干部到院子里开大会,问题当场就能聊明白,真是太方便了!”西口回族镇青树村的回族村民班某感慨道。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该镇在镇村两级组建11支政策宣讲队伍与人民调解队伍,定期深入回汉群众集中的院落,将“会议室”搬到群众“家门口”,实现政策宣讲与矛盾调解“双融合、双推进”。政策宣讲队伍聚焦群众最关心的耕地保护、自建房安全、医保养老等热点问题,用通俗语言、真实案例开展“零距离”解读,减少政策执行中的“理解障碍”,推动基层治理重点工作落地见效;人民调解队伍化身“政策翻译官”,用亲切的乡音土语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仔细倾听诉求、现场答疑解惑,对收集的矛盾纠纷和群众诉求逐一记录、分类处置。据统计,今年以来,全镇共召开院落会410余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60余起,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院、矛盾不上交”,让和谐之风吹遍每个院落。
此外,乡贤会定期邀请“两代一委”(即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年度重点工作、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议题建言献策,倾听民声民意;村民会则由群众民主推选成员,聚焦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事项协商议事,让群众从“治理旁观者”变为“参与主力军”。“党员会、院落会、乡贤会、村民会”常开,让治理活力持续迸发,成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金钥匙”。
“五用”良法,精准破解难题
从“化解矛盾”向“凝聚民心”深化,西口回族镇以“用法、用心、用智、用情、用策”五位一体工作法,推动基层治理效能与群众满意度“双提升”,探索出一条法治化、人性化、民主化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用法”规范秩序,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教育引导群众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规范社会生活和秩序,依法打击恶意缠访闹访行为,从治理源头遏制“以访施压”“以闹谋利”等歪风邪气,持续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用心”倾听民意,镇干部走出办公室,深入田间地头、居民院落,听民声、察民情、访民意。对群众反映的信访事项,实行“现场接待+实地走访+多方会商”机制,全面查清事实、找准症结、精准施策。通过“常联系、长跟进”,把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记在心上、落在实处,让群众“话有处说、理有处讲、难有人帮”。
“用智”破解难题,应对复杂诉求。面对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和历史遗留“老大难”,坚持“有解思维”,树立“万事有解”信念。工作中倡导“勤动脑、善动脑、巧动脑”,充分运用“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专家会诊、多元联动等手段,整合综治、司法、信访、民政、住建等部门资源,汇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贤能人等社会力量,形成“多方联动、协同攻坚”的破题格局。
“用策”兜底保障,针对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无明确依据,但符合情理、法理与公平正义原则,且群众确有困难的诉求,该镇统筹运用生活补助、社会救助、慈善救助等兜底政策,确保资金用在实处,既不“吝惜钱”延误问题解决,也不“滥用钱”留下隐患。同时,对企图“以访施压、以访牟利”者,严守政策红线,杜绝“花钱买平安”,让治理既有温度,又有力度。
西口回族镇以“345”模式为抓手,将基层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用实实在在的成效,绘就了一幅“党建强、治理优、群众安”的基层善治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