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柞水县

瓦房口镇的精彩 “蝶变”

瓦房口镇的精彩 “蝶变”

2018-09-11

来源: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瓦房口镇党风廉政建设点评会

马家台村产业扶贫车间

 连翘基地里农民正在清除杂草

大河村精神文化脱贫演出

金台村卉丰现代农业园区一角

美丽乡村建设

  见习记者 董志鹏 记者 陈丹娅

  白墙红瓦,窗明屋静;基地相连,产业兴起……在柞水县瓦房口镇,昔日纯粹依靠种庄稼的农民,如今凭借各种产业有力地支撑着他们摆脱贫困,他们或专业于药材种植,或从事畜牧养殖,或专做花卉培植……美好的生活离他们越来越近。

  瓦房口镇位于金井河中下游,柞水县南部,距县城79公里,总面积19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998亩,林业用地23.4万亩,人均耕地森林覆盖率76.8%以上,海拔885.5米,现辖7个村1个社区都是贫困村,其中磨沟、马家台、颜家庄、金台4个村是深度贫困村,全镇户籍人口3844户13848人。全镇共有贫困户1360户4391人,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31.7%

  近年来,瓦房口镇在柞水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党建为引领,奋力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至2017年底,全镇已脱贫329户1285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2.46%;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923元,比五年前增长66%。目前,镇容村貌焕然一新,宽阔道路交叉相连,秦岭深处的瓦房口镇“蝶变”正在精彩上演。

  党建领航久久为功强“底子”

  9月6日,秋后的瓦房口镇显得格外凉爽,老庄村油用牡丹种植大户、党员王国政一大早就跑到胡金河的田地里,查看油用牡丹长势情况。胡金河是瓦房口镇开展党建领航助脱贫时主动认领的带动发展油用牡丹产业的两个贫困户之一。王国政养过鸡也养过香鹑雁,他想通过养殖业来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但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他发现种植比养殖更能带动贫困户发展。于是,去年他种植了油用牡丹100亩,吸纳贫困劳动力20人。他说:“当前脱贫攻坚是党的最大事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自己的力量,让贫困户脱贫增收。”像王国政这样,亮身份做示范,带动贫困户脱贫只是瓦房口镇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缩影。

  “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近年来,瓦房口镇积极践行“党建领航在一线”基层党建品牌,充分激活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内生动力。特别是今年,瓦房口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选强配齐村“两委”班子,促使7村1社区干部能力明显提升。该镇成立了包村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村两委会班子成员组成的“四支队伍”临时党支部,大力实施“支部+园区+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企业带动模式和村级党员结对帮扶活动,不断提升“两力两率”,进一步健全村级民主管理,真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精准扶贫的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镇上积极搭建党员带动群众致富的服务平台,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将党小组建在合作社中。实施党建领航脱贫攻坚以来,瓦房口镇先后涌现了叶正朝、李莉等一大批能带头创业、带领群众致富的党员先进典型,形成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村、一村带一方的良好格局。

  全面从严治党,作风建设是关键。瓦房口镇认真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肃执行党规党纪,镇党委、政府强化效能建设,全力打造廉洁机关,严厉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行为,建立健全了财务、接待、公务用车、考勤、干部考核等制度,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全镇着力整治“庸懒散慢虚”,切实履行“首问责任制”,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严格执行大约谈机制,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2018年来镇上共约谈12人,立案8件,结案5件,给予党纪处分5人。

  为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着力提升组织凝聚力,镇党委以“抓学习强素质”为抓手,以创办“讲习所”为载体,深化“党员+”融合教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规范开展支部党日、固定学习日等主题活动,把十九大精神和脱贫攻坚政策、典型事迹、反面案例列为党员教育必修课。在全镇全面推行党员承诺制和积分管理,329名党员围绕政策宣传、带领贫困群众务工等方面承诺980多件实事,促使党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三变”改革中,瓦房口镇突出党建引领发展,强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党委委员联系党建示范点机制,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按照“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把党组织建设在产业园区,把贫困户捆绑在产业链上,建立了大河生猪养殖、马家台药材种植和金台大棚菜等示范基地,同步推进了集体经济发展,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夯实战斗堡垒,以“千村示范、万村达标”标准化建设为契机,细化党建任务,按照《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大河、老庄、街垣、马家台等4个村标准化建设,严把政治关、程序关,注重从致富带头人、优秀青年干部中发展党员,各支部共确定发展对象10人,培养积极分子18人,转预备党员6人。

  “一主两优”产业脱贫夯“里子”

  9月6日,看着瓦房口镇颜家庄村九组十几亩长势旺盛的玄参,年轻的村支书蔡桂娥格外开心。她介绍,按照县上和镇上的产业发展布局,她带领群众前期试种了80亩中药材玄参,没想到颜家庄的沙土地非常适合玄参生长,明年3月肯定是个丰收年,看到能赚钱村民就会跟着干了。“玄参种植是颜家庄村集体经济的一部分,我们紧跟‘一主两优’产业发展思路,采用贫困户土地入股,集体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模式,把中药材种植打造成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蔡桂娥说。

  瓦房口镇所辖7个村1个社区都是贫困村,其中一半是深度贫困村,全镇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近年来,瓦房口镇围绕全县“一主两优”脱贫产业布局,结合瓦房口镇实际因地制宜,提出了以中药材种植为主,做优地栽黑木耳和生态养殖两个优势产业项目。镇上以中药材为主导产业,打造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以马家台村为核心区种植玄参1050亩,辐射带动金台等5个村共种植中药材4100多亩;大力实施地栽木耳,订购地栽木耳菌种303万元,老庄、街垣、金星三个村地栽木耳30亩23万袋,实现600万元产值;以大河村万头生猪示范村为龙头,带动全镇养殖生猪1.5万头以上,金星、金台发展山羊养殖1000多只,土鸡散养3处5万多只。

  坐落在瓦房口镇金台村的卉丰现代农业园区,是全镇现代农民的培育基地。卉丰现代农业园是一家集花卉种植、销售以及珍稀花木观光等为一体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县上和镇上的大力支持下,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卉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为依托,以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平台,以农户为主体,实行“五统一”管理制度,即统一种苗供应、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投入使用、统一品牌销售。依托金台卉丰产业园龙头企业,金台、街垣新建大棚34个占地28亩,种植花卉、大棚蔬菜,食用菌80多亩。也正是金台卉丰产业园,让瓦房口上百农村辅助劳力告别了种庄稼,成了花卉种植的主力军,土地资源“转起来”,村民的腰包真正的“鼓起来”。据介绍,依托卉丰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带动22户62名贫困户稳定脱贫,户均增加现金收入5000元以上。

  为壮大集体经济,瓦房口镇按照“六型联结、三七分配”的联结机制,已发展涉农经济组织43个,村均达到4个以上,成立村集体股份制合作社8个,今年上级拨付扶贫资金497万元,已经折股量化到1183户。目前,辖区贫困村“三变”改革实现全覆盖,实现了村级光伏发电全覆盖,每个贫困户都实现了有长期产业。按照就业一人全家脱贫的目标,通过全面摸底,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加强教育培训,技能培训3800多人次,确保每名有劳动能力的脱贫对象至少掌握一至两门致富技能,通过入园就业、外出务工等多种途径实现了就业。镇所辖各村还利用招聘护林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解决部分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今年兑现退耕还林38.65万元、公益林补偿152.34万元,已发放到位。

  今年,瓦房口镇党委、政府又争取苏陕合作项目,在老庄村移民点投资133万元建立老庄村社区工厂,从事板栗、核桃、香椿等农副产品初加工,目前主要从事核桃初加工,日上劳动力30多人。该项目采取“支部+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实行联建联营、产业脱贫的新机制,同时通过党建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相融合、合作社发展与带动贫困群众灵活就业实现增收相关联的办法,实行村集体经济提供厂房、合作社独立经营,每年向村集体经济上缴利润的分配模式。社区工厂解决移民点在家劳动力28户28人、工厂周边非贫困户劳动力20户25人、贫困户28户34人,进厂务工者将采取计件、计时等灵活多样的薪酬模式,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解决了群众搬迁后富余劳动力的稳定就业问题,加快了老庄村的经济发展和脱贫摘帽步伐。

  脱贫攻坚路上,必须持之以恒,为形成长效机制抓脱贫,镇上成立了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党政主要领导分片包村,各村(社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压实工作责任,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全镇8个驻村工作队14个包扶单位,377名帮扶干部与所有贫困户实行包扶全覆盖,并实行干部包抓负责制,真正将脱贫任务细化分解到村、到组、到户、到人,形成了层层抓落实、人人抓扶贫的工作局面。镇上还制定下发了瓦房口镇《脱贫攻坚工作要点》《产业扶贫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推行“三色旗”和“百分制”考核制度,采取“周安排、旬督办、月考核、月通报”工作机制,对工作迟缓、完不成任务、弄虚作假的进行约谈提醒、通报批评,用考核“指挥棒”倒逼工作落实,形成长效机制。

  小康路上美丽乡村亮“面子”

  清新的空气、干净的硬化路面、洁净的农家小院、充满文化气息的休闲广场……秋高气爽时节,走进大山深处的瓦房口镇大河村,美丽乡村图景在眼前一帧帧浮现。大河村村支书张彩霞高兴地说:“美好和现代气息也从城里来到了农村,如今的农村已是一派村美民富的和乐场景。”她说,想不到曾经猪圈乱搭、厕所臭粪乱流,院落不整的大河村这几年变化这么大,好日子让乡下农民都重视健康养生了,每天早晚,不少老人都在休闲广场锻炼跳舞健身。

  近年来,瓦房口镇借助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开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活动,着力打造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产业特色鲜明、公共服务健全、乡土文化繁荣、农民生活幸福的美丽乡村,瓦房口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镇上结合实际充分挖掘村庄资源禀赋,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实行整治型和新建型并行,打造出马家台、金台村等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示范村,各村以点成面却又相得益彰。镇上坚持以“五化”为抓手,“加减乘除”一起做,“关停并转”一起抓,强力推进环境整治。抢抓省上实施农村基础设施“三提升”行动的有利机遇,统筹推进道路畅通工程、安全饮水工程、电网改造工程、医疗卫生工程、体育休闲工程“五大工程”建设,投资数万元设置文化墙,力求展示村庄历史民俗文化,倡树道德文明风尚,文化墙已然成为传播村庄文化、弘扬文明新风的主阵地。

  为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长抓不懈,镇党委、政府利用会议、展板及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突出群众主体作用,开展“和谐文明示范家庭”“星级文明户”“道德之星”等创评活动,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身边的道德模范现身说教,让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引导广大村民树立爱家、爱村、爱国意识。镇上集中开展“绿满村庄”美家园、“轮户值日”保清洁等活动,以活动美化村庄环境,以活动促进全村整体道德养成,以活动树立文明新风,以活动助推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瓦房口镇将精神脱贫作为重要抓手,全面推行扶志“六法”,深入开展扶贫扶志“六大行动”,多措并举激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变“要我脱贫”落后思想为“我要脱贫”主动行为。该镇建成8个村“新农民讲习所”开讲73场次,承办文艺汇演5多场次,评选诚信村民137人、致富带头人35名,有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通过“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开展技术技能培训45场次,培训贫困群众1136人,提高了贫困群众自主发展能力;通过“扶正气、扶民风、扶美德”,建立“爱心超市”9个,覆盖8个村(社区),覆盖率达100%;孝德基金1.6万元,评选孝子23人、孝媳31人、孝顺家庭27个,表彰救助115人,奖励资金8200元;发布诚信“红黑榜”16次,修订村规民约10多条,开展村级道德讲堂26场次、道德评议16场次,很好地引导群众遵纪守法,农村新风正气得到弘扬。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全镇当前凝心聚力脱贫攻坚,其实就是在为总书记的20字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打基础。”瓦房口镇党委书记方新锋介绍说,顺应全镇一万多名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新时代基层党委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瓦房口镇将瞄准生态旅游,紧紧围绕生态瓦房、民族风情发展主线,继续做强“一主两优”特色产业,全力以赴打好当前脱贫攻坚战,让产业更旺,生态更美,农民更富,环境更靓,民风更淳朴的瓦房口镇早日来到群众身边。

  • 相关阅读
  • 柞水“四个到位”强化扶贫资金管理

      本报讯(王炳锋)柞水县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在脱贫攻坚中的引导保障作用,为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完善工作机制,规范管理到位。针对扶贫资金审计暴露出的问题,深刻反思、举一反三,...

    时间:09-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