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记者 王佳伟
进入牛背梁,便知道什么是一日历四季,十里不同景;一目阅万年,百人不同感。在这座秦岭东段的最高峰,茂密的原始森林、清幽的潭溪瀑布、独特的峡谷风光、罕见的峰林景观令人流连忘返。在这里,秦岭冷杉、杜鹃林带、高山草甸、冰川遗迹……记录着秦岭这座“世界物种基因库”古老的历史。
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于1980年省政府设立的“柞水羚牛”保护区,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
9月27日,在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老林保护站,护林员蔡晓玲远眺群山。她与山为伴,扎根牛背梁已经30多年。
“保护工作主要包括进山巡护、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资源调查等。我白天回不去,就会在山里过夜。”蔡晓玲说,“守山护林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我觉得很开心,很值得。”
近年来,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着力打造数字牛背梁,通过野外视频监控塔建设、红外相机布设、与秦汉航空联合组建航空应急救援队,构建起“空天地”一体的管控格局。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孟海龙介绍,2023年,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牛背梁保护区进行了第一次十年评估,实地考察保护区管护、宣教和可持续发展等工作。
今年7月,经过审议,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符合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各项要求,顺利通过第一次十年评估。十年间,保护区森林覆盖率从2010年的90.12%提升到2021年的92.29%,羚牛的个体数量由2007年约219头增加到2019年约350头。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给全村发展带来了实惠,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也更加深入人心。”在牛背梁所在的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村民赵承华说。
曾经的朱家湾村并不是这样。村民记得,该村多年以前还叫老林乡,是年轻姑娘不愿意嫁过来的“穷乡僻壤”。村民靠山吃山,伐木采药,破坏了生态环境。
如今,朱家湾村组建了一支生态环境保护的“生力军”,把全村126平方公里管护面积分为25个网格,设置党员先锋岗、划定党员责任区、成立党员突击队,全面落实巡查、治理、管控责任。曾经靠山吃山的村民,成了守护秦岭的生态卫士。
该村25个网格被分成4组,第一组“管护卫士”徐智勇、肖海东分别负责牛背梁景区和终南山寨景区。这两个片区是党员管护示范片区,管护范围覆盖了牛背梁的主要景区。
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朱家湾村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为2023年“最佳旅游乡村”,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也成了越来越多游客的打卡地。不过,这也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压力。
徐智勇介绍,最危险的行为就是在山里抽烟或者随意扔烟头,尤其旅游旺季,牛背梁景区的游客比平时多,这种行为造成的风险也更大。“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马上提醒游客并制止不文明行为。”徐智勇说,看到乱丢垃圾、破坏花草树木、污染生态环境的行为,护林员都会及时上前制止。
在牛背梁,守护这片山的不仅是村民网格员。该村整合村组干部、护林员、保洁员、网格员成立了志愿服务队,围绕人员居住集中区、自然生态敏感区、森林火灾易发区、水源地保护区,利用人工与智能辅助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
如今,每年的植树节、世界水日、全国生态日等节点,群众也参与到环境整治、巡山巡林巡河的实践活动中。
网格护林员王付成说:“护好林就是护好家。”在牛背梁,许多守山人正在默默实践着这个朴素又坚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