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柞水县

移出“穷窝”走富路

2019-09-04

来源: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柞水全力打赢“百日决战”系列报道之五

朱恢军

  “搬到这里以后,日子越过越好了,不仅住着舒服,娃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柞水县育才C区移民安置户吴太安激动地说。

  柞水县地处秦岭南麓,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自然条件差。近年来,县上以挪穷窝、换穷业、斩穷根为目标,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围绕“提升易地扶贫搬迁水平、筑牢群众持续稳定脱贫根基”原则,紧扣“宜居、宜业”两大主题,坚持“精准搬迁、精细管理、精确施策”主线,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务工经商、创业就业等措施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全县易地搬迁的3059户群众全部实际入住,小岭镇黄金、下梁镇嘉禾等9个小区达到“双示范”社区创建标准,搬迁群众实现了易地发展、易地脱贫,搬出了一片新天地,实现了脱贫致富梦。

  为确保移民小区质量,柞水县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促进基础设施、小区功能、公共服务和承载能力整体提升,不断满足搬迁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严格建设标准,强化过程监管,确保每项工作都是标杆、每处设施都是精品、每个小区都是景观。按照“小型保基本、中型保功能、大型全覆盖”的理念,投入资金1.1亿元,大力实施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在移民小区开设老年人活动中心、小区卫生室、社区工厂、小区托儿所,并根据群众生活习惯,将小区闲置土地开辟成“微菜园”,实现了出门就能上学、就医、购物、休闲的“四个一”目标,让搬迁群众既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又满足了其农耕情结。突出“系统规划、高低搭配、错落有致”特色,大力推进移民社区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四化”工程,规范悬挂楼幢号牌、单元号牌、门牌,实现移民小区整齐划一。按照“户收集、小区集中、县转运集中处理”模式,与所有责任住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严查小区乱贴乱画、乱搭乱建等“五乱”行为,优先从易地扶贫搬迁户中聘用保洁员,做到垃圾日产日清、设施管护到位、公共场所干净整洁,确保了小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柞水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有效举措,围绕“群众既能安居又能乐业”目标,采取“抓重点、攻难点、树样板、传经验”的办法,想方设法让群众的致富路子宽起来、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

  “我原来住在凤凰镇皂河东垣二组,家里六口人,两个孩子在上学,妈妈有病,常年患病,父亲身体也不太好,丈夫一个人挣钱不够用,我现在的基本工资是每个月1500元,计件以后每月4000元左右。”说起在社区工厂务工的经历,黄金移民安置小区搬迁户汪凤琴高兴地说道。

  黄金移民安置小区位于小岭镇常湾村,是柞水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已建成安置房16栋61个单元801套,可安置3000多人,目前已安置搬迁户414户1718人。为保障小区的贫困劳动力581人全部稳定就业脱贫,引进陕西健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140多万元建成社区工厂,直接带动60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平均月收入可达2000多元。同时,总投资1.2亿元的宁商服饰外贸加工产业社区工厂,近期投产运行,预计年产值达1亿元以上,保障了搬迁群众稳定增收脱贫。

  柞水县根据搬迁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划分为“有能户、弱能户、失能户”三大类,建立人力资源台账,先后引进宁商外贸服饰加工厂、草编手工作坊等企业,建成社区工厂9个,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促进搬迁群众“楼上居住、楼下就业”“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同时,采取“建设扶贫产业基地、开发公益性扶贫岗位、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开发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社会治安协管、护林护路、保洁保绿等辅助性岗位500多个,将360名“三无”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安置在小区周边就业,协调小区周边企业吸纳就业220多名。整合县农业、教育、扶贫、人社等部门培训资源,成立了县扶贫培训学校和职业技能培训授课团,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先后组织开展农民实用技能技术培训3800多人次。广泛搜集用工信息,加强与新疆阿拉尔市、江苏省盱眙县、南京市高淳区等对口协作县区联系,建立劳动力培训供应和就业援助基地,与陕汽等大型国有企业建立用工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全面拓宽搬迁群众就业渠道,帮助解决就业200多人。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