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柞水县

柞水县:扎实开展“三比一提升”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9-11-25

来源:


人社局就业扶贫第六期(丰河村)电焊工技能培训班


卫生走基层巡回医疗义诊


下梁镇西川木耳基地 


已经建成的小岭镇移民安置小区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9月6日,在全省脱贫攻坚“三比一提升”行动部署视频会后,柞水县迅速安排部署全县“三比一提升”行动,聚焦短板,深化细化,研究出台《柞水县落实脱贫攻坚“三比一提升”行动二十条举措》,凝聚合力、尽锐出战,以“二十条举措”强力推进,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决策部署,以攻坚之勇和“绣花”之功,推动年度脱贫任务全面高质量完成,巩固成果不返贫,坚决打赢攻坚战。

  “九月份以来,我县四套班子县级领导按照‘三比一提升’要求,率先垂范深入基层,解剖麻雀,全面了解掌握所联系镇办和贫困村的情况,下功夫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柞水县扶贫局局长说。

  比责任落实 夯实主官主责

  柞水县坚持以“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为基本要求,进一步压实县级领导、行业部门、镇办、“四支队伍”、帮扶单位、帮扶干部等各级攻坚责任,比谁的责任履行得好、谁的担当体现得好、谁的任务完成得好。

  “三比一提升”工作开展以来 ,全县压实“三级书记”抓脱贫的政治责任,强化脱贫攻坚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压实压牢部门、镇办、村组的具体责任和各帮扶人的帮扶责任,形成了县委、县政府领导主抓、人大监督、政协评估和各常委包片、各副县长管条、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将全县按镇办划分为9个战区,由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和七名县委常委担任指挥长,二十多名副县级领导和各镇办负责人担任副指挥长,与各战区及“一委两部十办两组”签订“军令状”,全面压实各级责任。从各行业部门抽调38名业务骨干,组成9个尖刀班,“一对一”下沉到9个镇办,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退出标准,全覆盖发现问题、严标准查漏补缺、全链条推进落实、零容忍追责问责。同时,各行业部门成立行业尖刀班,对行业达标情况平茬齐过,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县上的9个尖刀班加强沟通、协作配合,共同形成条块结合、整体推动的工作局面,确保脱贫攻坚所有指标、问题全面覆盖、不留死角。县纪委监委对在达标验收中出现问题,影响全县工作大局的,按照全县脱贫攻坚责任追究办法,坚决顶格处理。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监督作用,由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协主席牵头成立两个高规格督查组,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进行常态化督查暗访,现场签发督查交办单,跟踪督办、限期整改,倒逼各镇办各部门提升工作质量、加快工作节奏。

  比尽锐出战 凝聚攻坚合力

  柞水县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以脱贫攻坚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脱贫攻坚是第一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的要求,比统筹调度力量、比督促检查力量、比业务指导力量、比一线工作力量、比社会帮扶力量。把主要时间精力聚焦到脱贫攻坚工作中。

  全县坚持选育并举、管用结合,整合“四支队伍”力量,发挥“四支队伍”作用,确保选得准、配得硬、下得去、干得好。严把选派关口,从县级及以上部门选派47名科级及以上干部和32名优秀年轻干部,到79个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强化脱贫攻坚驻村力量,全县106个帮扶单位将233名素质过硬、作风扎实的干部选派到脱贫攻坚一线。健全完善《“四支队伍”管理考核办法》、《“第一书记”召回办法》、《驻村干部和村级干部绩效考核办法》等制度,认真执行《驻村工作“十条纪律”》和《六项制度》,以严格的制度促进工作落实。同时,出台了《关爱激励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十项措施”》《柞水县“三比一提升”责任追究办法》,激励干部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国庆节期间走访慰问“四支队伍”干部520余人,研究解决问题96件,发放慰问物资10余万元。加大对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选任力度,三年来共调整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一线213名,其中第一书记48名,有6名优秀村干部推荐招录为乡镇机关公务员。

  比精准举措 力促全面达标

  柞水县精准落实攻坚举措,比信息核对、比政策兑现、比群众认可、比决战进度、比实绩奖惩,确保各项工作更具针对性,工作节奏更快、力度更大、效果更好。

  全县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在产业扶贫上,做到中长产业全面覆盖。围绕“产业脱贫全覆盖”目标,突出发展“一主两优”和“一村一品一主体”带贫益贫产业,新建大棚1000个,种植木耳7500万袋,带动贫困群众6000余户;发展中药材2万余亩,带动贫困群众4000余户;建成休闲农业示范点12个、农家乐集群8个、特色民宿5家、休闲农家282家,带动贫困群众8000余户;建成村级光伏扶贫电站40座(45个电站编号),装机容量达4722.63KW,关联8个镇办37个贫困村3182户贫困户,全县10226户产业扶持户均有1-2个中长期产业项目。在就业扶贫上,落实“六个一批”就业扶贫举措,组建村级劳务队79个,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9530人,其中2019年新增转移就业3104人,完成年度任务2076人的149.5%。开展就业技能培训865人、创业培训72人,分别占年任务的173%、144%。新开发特设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513个,安置贫困劳动力708人,开发扶贫公益专岗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72人。新增就业扶贫基地3家、社区工厂6家,均达年度任务的3倍以上。发放就业扶贫基地岗位补贴4.65万元,社区工厂岗位补贴5.7万元。在教育扶贫上,全面落实资助政策,2019年累计拨付资助资金11800人632万元,资助建档立卡学生7240人次389.6万元;统筹大学新生入学资助项目,资助困难大学新生336人次130余万元,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977人732.7万元;争取社会帮扶资金122万元,资助困难学生407人次,全县建档立卡贫困生资助覆盖率达100%。按照《陕西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实施办法》,分类认定2014、2015年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各学段共计资助贫困学生7861名427万元。在安全住房上,搬迁安置易地扶贫对象2979户11555人全部实现实际入住;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252户,兑付资金470万元,竣工率、入住率和资金兑付率均达100%,贫困群众住房条件显著改善,住房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在健康扶贫上,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大病报销、医疗救助范围,贫困人口参合(参保)率达100%。全县贫困人口签约服务重点慢病患者5536 人、地方病患者291人,签约服务率100%,贫困群众对健康扶贫工作满意度不断提升。在扶志扶智上,深化强化“扶志六大行动”,创新开展“院落扶志汇”,通过“宣讲员”讲政策、“文艺队”激活力、“示范户”传经验、“贫困户”谈打算、文明办讲礼仪、“法律工作者”讲法律的“6+N”环节,把政策、文化、经验、礼仪、法律送进农村院落、村组农户。自7月下旬至9月底,已先后开展170余场次,覆盖81个村(社区),实现了宣传内容“融汇贯通”。

  提升脱贫质量 切实巩固成果

  比责任落实、比尽锐出战、比精准措施,最终落到脱贫质量提升上、反映到具体指标上。柞水县坚持持续攻坚与巩固成果两手抓,严格落实政策、责任、帮扶、监管“四个不摘”,坚持工作力度、扶持力度、考核力度“三个不减”,全力推进脱贫退出质量、问题整改质效、防控风险水平、防返贫能力“四个提升”,切实以“质量的提升”来验证和体现“比的成效”。

  柞水县严格按照《陕西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切实提高脱贫质量的实施意见》中贫困退出工作要求,严把退出标准,规范退出程序,力求做到过程严谨、数据准确、资料齐全、结果真实,确保零漏评、零错退,高质量完成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各项工作任务。同时,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全力做好已脱贫户成果巩固,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健全预警监测机制,依托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整合行业部门数据信息,分析预判返贫风险点,对收入不稳定的脱贫户、受灾群众、无稳定产业和就业项目的易地搬迁户,以及特殊困难群体、边缘户等重点人群“两不愁三保障”情况跟踪监测;建立应急保障机制,多方筹集临时救助资金,对大病、灾祸、意外事故等突发情况,及时有效介入,防止出现新的贫困人口,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柞水县县委分管领导表示,柞水县将以“三比一提升”行动为契机,全县上下采取“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的有力行动,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决心,把这次行动作为检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内容,围绕脱贫退出标准,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统一,强力推进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责任落实,做到数据错误、短板弱项、问题整改“三个清零”,高质量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韩华萍)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