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柞水县

金米村:木耳朵朵开 幸福踏歌来

2023-04-21

来源:商洛日报

  4月的金米村,万木吐绿,山峦叠翠。两山夹峙的社川河畔,一座座木耳大棚在阳光照射下明光耀目,一排排民居楼房白墙红瓦,错落有致。大棚内,木耳菌棒整齐悬挂在棚架上,耳农正在一一查看菌棒内菌丝的生长情况;大棚外,慕名而来的游客畅游在金米村富有现代田园气息的产业园里,休闲游赏。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柞水木耳第一村

  金米村位于柞水县小岭镇东北部,总面积17平方公里,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共有490户1718人。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米村,进大棚,话收成,同乡亲们亲切交谈,在电商直播间里,点赞“小木耳、大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近年来,当地不断壮大木耳产业,将全村70%以上有发展能力的农户吸附在木耳产业链上,持续演绎着“小木耳、大产业”的故事。

  金米村种植木耳由来已久,但在2020之前只是小打小闹——木耳种植户仅有32户,基本以散种为主,37个大棚也是简易拱棚,村上人均纯收入9657元。近年来,金米村的木耳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170座大棚、500万袋黑木耳的规模稳坐全县木耳专业村第一名,使它成为柞水县国家级农业园区的核心区,全村160户都在营务木耳,人均纯收入达到17210元。

  小小木耳,成了金米村甚至是柞水县的主导产业。在柞水82个村(社区)中,有45个木耳专业村,金米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2022年,全村种植木耳500万袋,产值高达1500万元。一组组不断刷新的数字,见证着金米村木耳产业的腾飞。“今年,金米村计划比去年再多发展100万袋,预计户均增收能比去年多2000元。”柞水县小岭镇党委书记陈永富说。

  金米村木耳产业很快辐射到了周边的村子乃至整个小岭镇。“小岭镇耕地面积少,人均不足1分地,现在小岭镇的5个村(社区)都有木耳基地,全镇每年发展木耳将近1000万袋。”陈永富说。除了扩大种植规模,木耳产业还逐渐实现了智能化、数字化——建设了全过程可视化数字化智能设施农业生产管理系统。2022年,小岭镇木耳基地入选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

  “我们的目标是聚力推动‘小木耳’迸发更多‘大能量’,让小岭镇和金米村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中走在前列、争创样板。”陈永富满怀信心。为此,小岭镇提出“四个金米”树标杆,“五个长抓”管长远的工作机制,建设清洁金米、富裕金米、和美金米、幸福金米,通过抓规划、抓产业、抓整治、抓党建、抓招商、抓治理的工作方法,计划在5年之内把金米村建设成为陕西省乡村振兴样板村和国家乡村振兴示范村。

  产业振兴劲头足

  “庆海,我棚里的木耳这几天一直没长,你给看看咋回事?”

  “老陈,你看我这一片的菌棒怎么发软发黑,是哪出问题了?”

  ……

  在采访陈庆海的过程中,他的电话时不时响起,都是向他寻求技术指导的村民打来的。今年47岁的陈庆海是金米村第一批种植木耳的村民,几年的摸爬滚打让他成了一名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农民,不但对木耳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了然于心,还成了村里的木耳种植示范户。除了管理好自己投资购入的木耳菌袋,陈庆海还是帮助农户管护木耳的村技术指导团成员之一。

金米村邀请专家结合当地实际编制了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和村庄规划导引,计划五年内把该村建设成为陕西省乡村振兴样板村和国家乡村振兴示范村。图为金米村一角。

2021年“七一”前夕,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授予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党支部“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金米村的木耳种植基地时,对正在采摘木耳的陈庆海说:“好好干!”这句话让陈庆海一直铭记在心,他请人将“好好干”这三个字创作成书法作品挂在客厅里,随时勉励自己。“决不能辜负总书记的嘱托,不仅我自己要干好,还要带动村上人一起致富。”从2021年起,陈庆海每年带动村里七八户群众搞木耳产业,指导乡亲们浇水管护木耳大棚,使得每户年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

  “我能这么快掌握木耳种植技术,成为村里的种植大户,多亏了党支部!”陈庆海感叹道。近年来,金米村创新推动“双联双带”帮带模式,凝心聚力把“小木耳”办成“大产业”,先后摘取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实现了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促共赢。

  “我们通过‘党员+农户’的发展模式,筛选出文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党员致富先锋,联合产业大户组建技术指导团,带动群众就业创业、发家致富。”村党支部副书记陈明明向记者介绍。陈明明就是党员致富先锋中的一员,他告诉记者,前几年,乡亲们对种植木耳心存顾虑,一方面是不懂种植技术,另一方面也怕投入多、收益少。对此,陈明明身先士卒,在自己种植的木耳获取收益后,先后带动10多户群众参与木耳种植。

  “这个时节是菌丝正在抽芽的关键期,菌包里的水分一定要适度,不然菌丝就无法呼吸。”陈明明一边对木耳种植户周保林说,一边开启浇水设备,叮嘱他浇水的温度、时间和时长等注意事项。“刚开始种木耳的时候我啥也不懂,都是明明给我指导,帮我给菌袋刺孔,教我管护木耳的办法,去年我种植了4.5万袋木耳,挣了3万多元哩!”周保林笑着说。

  金米村通过党建与产业的融合,引导和带动广大群众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的良好发展格局。金米村坚持将木耳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导产业来抓,按照“党支部引领、集体经济带动、党员示范、农户参与”模式,积极发挥党员带动、群众联动作用,凝心聚力做强“小木耳”主导产业,推行“党支部+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在产业链上建立党小组5个,分别包抓木耳、水杂果等5个产业,24名党员联系帮扶52户贫困户发展产业。

  “现在乡亲们种植木耳都没有后顾之忧,既有技术员指导,又有合作社保底收购,木耳销售也有电商平台和大数据支撑,不愁没销路,最主要的是有党支部的支撑与引领,大家干的安心。”金米村驻村第一书记宋英浩说。

  村美民富幸福来

  春暖花开时节,走进金米村,村口“小木耳、大产业”的红色大字熠熠生辉,一朵朵、一簇簇旺盛生长的木耳映入眼帘,地里栽的、棚里吊的木耳菌袋随处可见。耳农王极东在木耳大棚里忙忙碌碌,“现在正是木耳生长的关键时期,我要把所有的菌袋都翻看一遍,避免菌包发软发黑,影响木耳质量。”王极东是金米村二组村民,今年是他种植木耳的第三个年头。几年前,王极东还是被生活重担压得直不起腰的贫困户,如今的他早已摆脱了往日的灰头土脸,成为了一名木耳种植专家。“种好木耳是总书记的期望,我一定得鼓足劲加油干。”提起习近平总书记,王极东难掩激动:“这几年通过种植木耳,我不仅还清了多年的外债,还把盖了很久的房子进行了装修。收入多了,精神也好了。感谢总书记给我们的鼓励和支持,我才能过上这样的好生活!”今年,王极东计划投资购买5万袋木耳菌袋,预计可收入4万多元。

  “我丈夫常年在外打工,过去我在家照看老人和孩子,没啥收入来源,这两年我就在家门口的木耳大棚务工,每天100元,一年也能挣上一万多元,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谈及“小木耳”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金米村村民吴贵枝感慨道。

  在金米村,像王极东、吴贵枝这样因“小木耳”增收致富的村民比比皆是。“目前全村有160户600多人镶嵌在木耳发展产业链上。”金米村党支部书记李正森向记者介绍,“2020年以来,金米村的木耳种植面积已经扩展到了400亩,新建设木耳大棚133座,村集体经济收益55万元,种植户户均增收1.7万元以上。”

  近年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金米村创新模式壮大集体经济,积极引导村民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挣‘租金’、资产入股挣‘利金’、承包经营挣‘赢金’、劳务就业挣‘薪金’”和“借袋还耳”“借棚还耳”的“‘两借两还’挣‘现金’”等方式,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针对村民文化素质整体偏低、种养技术掌握不够的现状,合作社还向农户免费提供木耳菌包和技术指导,并以每斤30元的保底价统一收购,目前已辐射带动全镇500多户群众增收致富。

  为推进木耳产业提质增效,柞水县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建设,按照“园区+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成西川、金米两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柞水木耳U型产业带,建成木耳大棚2519个、在建251个,发展种植生产基地80个、木耳产业兴旺示范村20个、专业村65个,建成年产2000万袋菌包生产厂5个、1000吨木耳分拣包装生产线2条,年种植木耳1亿袋以上,产出干耳5000吨,构建起“三带六区、专业村支撑、大户带动”的木耳产业发展格局,柞水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工厂化菌包生产供应地,被认定为陕西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沃野田畴绘新景

  春风沐浴下的金米村,崭新的柏油产业路直通各家各户,道路边的木耳展示厅、房车营地、木耳采摘体验园、荷花池等尽现眼前,不时还有游客前往拍照打卡。

  村民赵琴经营着一家小卖部,近几年,金米村以产业兴旺带动了乡村旅游飞速发展,络绎不绝的游客为赵琴的小卖部增加了不少收入。“以前店里只供应邻居们的油盐酱醋等生活用品,收入勉强够维持生活。”赵琴回忆道,“总书记来之后,村上游客逐渐增多,为了满足游客的购买需求,我翻新了店面,扩充了货源,将村里加工的干木耳产品放在店里卖,结果供不应求,小卖部的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

  交谈间隙,不时有游客前来购买木耳。其中,西安游客张玉和李涛骑着摩托车慕名而来,就是为了带一些金米村的木耳回去给亲友们品尝。“金米村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这里就是我想象中的新农村,山美水美人更美。乡亲们

  很淳朴友好,我们回去后还会动员朋友们来金米村参观学习。”李涛笑着说。

  2020年以来,金米村依托科技,不断提升木耳产业的品质和产量。同时,还积极发展木耳深加工,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持续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为了进一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我们引入多家龙头企业,致力于发展木耳深加工和休闲旅游观光。”陈明明说。目前,金米村目前已引进农业龙头企业5家、建成木耳大数据中心1个、年产2000万袋的木耳菌包生产厂和1000吨的木耳分拣包装生产线,今年还注册了“金民米川”木耳品牌商标,推动旅游产品销售。“为了提升游客的体验感,我们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新修企业路3.5公里,生产路、河堤5公里,改造提升村子到原陕银矿的通村路,实施水厂扩建工程、管网建设,使村民生活更加便捷,幸福指数不断提高。”陈明明说。

  近年来,伴随木耳产业发展,金米村不断改善基础设施,积极探索“农业+旅游+康养”模式,推进乡村景区化建设,使“小木耳”与广阔田野、绿色村庄等自然景观水乳交融、交相辉映,形成可参与、可体验、可观光、可休闲、可采购的农旅文创综合业态,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一二三产联动的发展之路。

  富裕起来的村民们也悄然开启了新生活。“晚上大伙儿一起到村文化广场跳广场舞、下棋,可热闹了。重要的节日村上组织各种各样的演出活动,大家的积极性参与性很高。”赵琴说。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近年来,各种荣誉的接踵而至,让金米村人自豪的同时也对未来充满期待:建设农业主题公园、生态主题公园,打造木耳规模化种植示范区、秦岭生态田园景观区……一幅崭新的画卷已徐徐铺开。

  山绿了,水清了,路更宽了,大棚和厂房都建起来了,家家户户的日子都好起来了。“习近平总书记来过我们村以后,眼瞅着村里大变样。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金米村一定会越来越好的!”这是金米村群众的共同心声。

  村还是那个村,景已经大变样。人还是那群人,精气神却截然不同。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是指引我们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下一步,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站在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推动产业兴旺的事业维度和农民富裕富足的群众角度,围绕做优质量、做大规模、做实支撑、做长链条、做强品牌,全力做大做强木耳产业,真正把木耳产业打造成为附加值高、财税贡献多、带动群众效益强的县域经济主导产业。”柞水县委书记曹艳萍说。

记者手记

  春风沐浴金米村

  本报记者 米子扬

  四月的金米村沐浴在春光里,漫山遍野都是明媚。走在金米村平坦、干净的柏油产业路上,感受着“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风光,品味诗一般的流水、人家的乡村韵味,安宁、幸福的感觉充斥心头。一路采访下来,幸福、满足是金米村村民提及最多的词语。

  依托着“小木耳、大产业”,村民收入不断提高,从他们脸上的笑容可以感受到产业兴旺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物质生活的提升,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木耳种植大户陈庆海告诉记者,以前他在矿山打工,一年下来最多挣两三万,天天同样的工作内容,让人感觉日子仿佛一眼就看到了头,没有活力和希望。今年是他种植木耳的第五年,在养护木耳之余,他还做起了“网红”,通过网络平台销售木耳产品,为村里的农户提供技术指导。虽然忙碌,但是充实、自由,每天都有新的事情等着他去干。去年,他用这几年挣的钱买了小轿车,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今年,他还主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让村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在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同时,还要让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如今,金米村正在这样一条充满希望的康庄大道上努力奋进着。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