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柞水县

柞水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2024-09-12

来源:商洛日报

  本报讯 (通讯员 姜枝朝 杨文丽 张 楠)初秋时节,走进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一排排木耳大棚在阳光下闪耀着银光。耳农们抢抓当前秋耳生产的关键时期,将刚运回来的黑木耳菌袋搬进大棚,映入眼帘的是搬运菌包、卸货入棚、分工合作的热闹场面。
  “春耳我种了10万袋,收入8万元,秋耳也种10万袋,估计也能挣到8万元。”金米村木耳种植户王极东高兴地说。
  金米村山大沟深、土薄石多,耕地面积十分有限,曾经是极度贫困村。近年来,依托良好的生态,该村抓住柞水县大力发展木耳产业的机遇,流转土地、搭建种植大棚、建设产业基地,推行“借袋还耳、借棚还耳”的种植模式鼓励群众种植木耳。如今,金米村已经拥有170座大棚、500万袋木耳种植规模,成为柞水县国家级农业园区的核心区,“小木耳”撑起了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金米村从2017年开始建设木耳菌包生产线,2018年新建了木耳大棚,2019年春季种植木耳143万袋。通过这几年的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村有160多户650多人参与到木耳种植产业链上来。”金米村党支部书记李正森说。
  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柞水农村变成宝贵的生态财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生态动能”。地处营盘镇的朱家湾村青山绿水环绕,风景如画。朱家湾村立足资源禀赋,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终南山寨等旅游景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文化旅游、康体养生、民宿、农家乐等产业,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带动就业创业5000多人,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村”称号,入选第三批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景区开发,来朱家湾村的游客越来越多,民宿农家乐产业也随之发展得越来越好,从当初的3家发展到现在的民宿56家、农家乐94家,村民的人均纯收入也是从2005年的1539元增长到2023年的31495元,朱家湾村也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蝶变成了现在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朱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毛家锋说。
  近年来,柞水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根本、绿色发展为路径,依托生态环境和地理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生态+”模式,发展生态康养、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绿色循环产业。着力打造特色康养产业,实施了云山湖森林康养度假区、终南山寨康养民宿街区、孝义文化体验园等一批高端康养项目,为康养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先后引进木耳龙头企业13家,累计建成木耳专业村65个、种植基地96个,木耳种植规模突破1亿袋。发展“菌果药茶”等特色产业,建成茶叶园2000多亩。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3家、3A级旅游景区5家、省级旅游特色名镇3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0个,“秦岭闺秀·康养柞水”全域旅游品牌更加响亮。

  • 相关阅读
  • 柞水多举措提升行政审批质效

      本报讯 (通讯员 申 森)“真没想到,这么快就把手续办好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王先生激动地说。据了解,王先生所在的公司因发展需要,急需办理工程项目林木采伐许可证,柞水县行政审批局了解情况后及时实行“...

    时间:09-12
  • 柞水着力打好灾后恢复重建攻坚战

      本报讯 (通讯员 梅林海)“7·19”暴雨洪涝灾害发生以来,柞水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当前抓紧恢复,科学谋划启动重建,统筹兼顾重建家园,着眼长远全面提升,千方百计恢复受灾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时间:09-12
  • 柞水农技干部送技术 到田间服务农业生产

      本报讯 (通讯员 陈 晨 史高佳)“县农技中心在我们村打造小麦及大豆玉米带状种植示范区,让群众真正相信了技术可以提单产,科学可以促增收。”柞水县杏坪镇严坪村一村民说。   9月2日,在严坪村党群服务中心...

    时间:09-11
  • 柞水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本报讯 (通讯员 申 森)9月6日,在柞水县杏坪镇中台村宁商共建车厘子产业园项目二期项目现场,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紧张有序地忙碌着,通管线、建棚舍、抢工期、抓进度,全力高效推进项目建设。   目前该项目已...

    时间:09-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