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曹雪芹逝世250周年。一年来,学术界、艺术界等社会各界举办了许多纪念曹雪芹的活动。
对于著名红学家、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丁维忠来说,又有着特别的意义。多年来,丁维忠致力于改编一部以曹雪芹原着前八十回和原续后三十回为底本的大型原创民族音乐剧《红楼梦》。几经修改,这部音乐剧剧本业已成熟,只待把它搬上舞台。
一部《红楼梦》,冠绝古今。自它诞生之日起,就有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着迷。两百多年来,它已经被改编成许许多多的艺术形式。丁维忠说:“《红楼梦》已经被改编为影、视、歌、舞、越、昆等剧,唯独尚无音乐剧,如果本剧得以上演,应该是填补了空白。”
与以往的改编不同,丁维忠说:“这次改编是尽可能地还原曹雪芹原着的风貌。众所周知,现存的《红楼梦》原着只有前八十回,而流行的后四十回是程伟元、高鹗续的。但实际上,不论是脂砚斋还是畸笏叟的批语,都透露出曹雪芹原着是已经写完了的,在八十回之后尚有后三十回,只是后来佚失,因此就有了红学中的“探佚学”。而我改编的音乐剧《红楼梦》所根据的正是曹雪芹的110回本,即前八十回加后三十回,这是建筑在严肃的探佚学考证之上的,这在《红楼梦》改编史上还是第一次。”
被忽视的浪漫主义
《红楼梦》蕴含着深邃的现实主义和积极的浪漫主义思想,以往改编,往往侧重于故事本身,但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的一面表现得不够。再次,之前的《红楼梦》改编剧,侧重于叙事,而音乐剧的特点,应更侧重于表意、抒情。所以我更侧重于表现《红楼梦》的深层内涵或意蕴。
北京晨报:为什么想要改编一部《红楼梦》的音乐剧呢?
丁维忠:这个创意当初是这样:“中华服饰文化研究会”会长徐潮老师、“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李希凡先生发起了一个“关于发掘和发扬《红楼梦》民族文化”的研讨会,徐老师策划要打造一部《红楼梦》音乐剧,李希凡院长推荐我改编音乐剧的剧本,也就开始了这个“大型原创民族音乐剧《红楼梦》”。
北京晨报:由《红楼梦》改编的艺术作品已经很多,相对来说,您的音乐剧《红楼梦》有什么不同吗?
丁维忠:首先,以往《红楼梦》的改编剧,皆按一百二十回本来改编,即前八十回加后四十回程高续书。本剧则是完全以曹雪芹的原着改编:前八十回加后三十回原续。因此,可以说是一次还原曹雪芹原着原貌的改编,这是前所未有的。其次,《红楼梦》蕴含着深邃的现实主义和积极的浪漫主义思想,以往改编,往往侧重于故事本身,但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的一面表现得不够。再次,之前的《红楼梦》改编剧,侧重于叙事,而音乐剧的特点,应更侧重于表意、抒情。所以我更侧重于表现《红楼梦》的深层内涵或意蕴。
(记者 周怀宗)
丁维忠:网友力挺重新写续
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学经典之一,一方面是西方现代的艺术形式,《红楼梦》和音乐剧的结合,究竟会是什么样的效果?
对此,著名红学家、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丁维忠表示:“曹雪芹是丝毫不逊于世界一流作家的伟大文学家,《红楼梦》也是位列世界最著名的文学经典之林,具有深厚的文化、精神价值和国际影响。同时,音乐和舞蹈,也是没有国界的。一面是世界著名的经典,一面是世界风行的艺术形式,把这两者结合,希望能打造一部国际化的作品。这对于建设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国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都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探佚学和新版《红楼梦》音乐剧
当年“悼红轩”网站做了两次网上调查,结果显示:赞成用后40回程高续本的仅有17.6%和15.4%,而赞成根据前80回伏线和脂批提示(即“探佚”)重新另写续剧者,分别占68.6%和72.5%。因此,本剧后半部的结局,决定不用现行的后40回,而按照曹雪芹原续的原意另行改编,以符合多数网友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