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筷子又称“卫生筷”、“方便筷”。随着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对一次性筷子的依赖性增加,但是方便快捷的背后,是以大量森林资源浪费与垃圾的堆积为代价。近日,我省颁布了《陕西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其中明确指出自12月1日起禁止餐饮业提供一次性筷子。在此之前,我市也多次进行过专项整治,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一些中小餐馆仍然在使用,是什么原因导致一次性筷子屡禁不止呢?
市场现象
自去年创卫以来,我市针对使用一次性筷子进行过多次专项整治,一段时间有所好转。然而,创卫成功了,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再次死灰复燃。消费者一方面希望一次性筷子退出市场,另一方面又对进餐卫生不放心,在进餐的时候不自觉的仍会选择一次性筷子。
目前,我市城区有市民10万人,因为上班、孩子上学等原因,每天早上几乎将近一半的人都在马路早餐点吃饭,而大多都会选择一次性筷子。一个人每天按使用1双计算,一天光在市区就消耗掉5万双筷子,一个月就是150万双,相当于砍伐了5000多棵树,全市一年的消耗可想而知了。
在工农路西门口的夜市上,几乎每家小吃摊点的桌子上,都摆着各式各样的一次性筷子,而在小吃摊光顾的客人,也是随手就拿起一次性筷子吃起饭来。在摊点附近的垃圾桶里也堆满了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很脏乱,甚至把饭带走的顾客一拿就是几双,摊主也不说啥。
在黄沙桥小吃城,每到吃饭时间,里面的顾客总是络绎不绝,虽然一次性筷子没有摆在桌面上,但是只要你提出要一次性筷子,店主就会毫不犹豫的从厨房里面拿出来给你。而这样的现象几乎在城区所有小吃点都会遇到。
店主:一次性筷子节约成本
采访中,有热心的市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就拿黄沙桥小吃城为例,一个餐馆每天大概用150双一次性筷子,60双一把2元钱,一天下来筷子的花费为5元,但是如果改用固定筷子,他就得多雇一个洗碗筷工。除了这些,使用消毒柜还得花费时间、耗电,店主嫌麻烦,顾客还不放心。一年下来,省个几千元肯定没问题。”而这种情况记者也在一个做了多年小吃生意的老板那得到证实,他告诉记者:“我们也知道现在不允许使用一次性筷子,但是顾客都要,我们也不好拒绝,再说消毒柜容积有限,顾客使用过的碗筷不可能全部用它进行消毒,既耽误时间又增加了成本,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我们用起来方便,顾客也喜欢。”
记者来到团结路市场,当记者问批发部老板有一次性筷子没有,老板头也不抬地说:“在里面,你自己看。”在一个大油皮袋里,里面堆满了一次性筷子。而在包装袋上,没有任何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当记者问老板知不知道最近禁止使用一次性筷子时,老板明显不高兴,摇摇头说不知道。
消费者:一次性筷子卫生方便
有需求,才会有供给。虽然小餐馆也都配备有消毒碗筷,但是消费者出去就餐时还会选择一次性筷子,他们虽然知道一次性筷子也不卫生,但是心里感觉比那些摆在那没有消毒的普通筷子要干净。
在一单位上班的小李告诉记者:“因为单位早上8点上班,也没时间自己做早餐,所以都会选择在早餐店吃,有时候还会给家里的老公和孩子带早餐,为了方便,虽然知道使用一次性筷子不好,但是也会向老板要一次性筷子。”
黄沙桥一正在吃早餐的女士向记者抱怨道:“他们虽然放着消毒柜,但是我咋知道他们消毒了没消,最起码一次性筷子看着卫生。”
一次性筷子危害多
其实,一次性筷子,不仅不卫生,反而有害健康。
据资料透露,筷子制作程序是,工人先将竹子截成段,再用机器打成毛坯,然后放在烤房烘干。烘干之后的筷子毛坯,被一层塑料布盖得严严实实,再用硫磺熏,是筷子看起来更白,并防止它发霉。而他们使用的硫磺是工业硫磺,属化工原料,在熏蒸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残留,熏筷子的过程要有两天。一位有经验的市民告诉记者:”那些看起来越光滑越白皙的一次性筷子更加不能用,因为筷子生产商为了减少筷子上的毛刺,便用滑石粉对筷子进行磨擦,如用这种筷子进餐,容易导致咳嗽、哮喘、胆结石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