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磨和小石磨的使用方法也是不同的。使用大石磨的方法是“推”,使用小石磨的方法是“拐”。所谓“推”,就是在石磨上扇外侧的三个石眼里,分别穿进绳索或葛藤系成直径十多厘米的绳套,绳套必须系牢固,在绳套里插进直径十厘米左右、长约1.5米的木杠(俗称推磨棍),木杠的一头搭在石磨上扇上形成支点,另一头置于人的腹部,由三人同时用力推动石磨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推磨之前,必须事先清洗和打扫石磨内外和磨盘表面的卫生,掀起上扇在磨膛里加入一定量的粮食(称作“填膛”),再在上扇表面堆放待加工的粮食,并在磨眼里插进几根细木棍,用木棍的多少来调节粮食进入磨膛的速度,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每磨完一遍之后,要用箩筛筛出已经磨碎的面粉,再将未完全磨碎的粮食倒在磨扇上继续碾磨,直到面粉全部磨出为止。所谓“拐”,就是在小石磨上扇的石眼上安装一个三四十厘米长的木质磨耳,在磨耳的顶端凿一直径三四厘米的孔,将事先制作好的磨拐插入孔内,磨拐手柄的两端分别用绳索系于上面的横梁之上,然后由一人用磨拐操纵石磨作顺时针方向转动,在石磨下方用木桶或笸箩(亦称笸篮)盛装经碾磨后顺磨齿流出的粮食。在拐石磨过程中,每转动一圈,都要由位于拐磨人对面左侧的另一人向磨眼里添加待加工的粮食,并以每次添加的多少来控制粮食进入磨膛的速度,两人互相配合,一边转动,一边添加。添加粮食需眼疾手快,若不集中精力或磨磨蹭蹭,就会被磨拐或磨耳打手。
石磨加工粮食的速度非常慢,一般一副大石磨半天能够加工百余斤小麦,一副小石磨加工经过浸泡用来做豆腐的二升(一升约2公斤)黄豆需要一个多小时。无论是推大石磨还是拐小石磨,都是比较原始的重体力劳动,其中有苦也有乐。那时候家家户户虽然没有太多的粮食,但由于受当时生产队的约束,推石磨往往要在工余或晚上完成。推石磨是一种负重前行的工作,加之又是转圈运动,往往推着推着就会使人头晕眼花,甚者还会恶心呕吐,因此一般人对这种劳动都会心有余悸,无论大人还是小孩。但在那个缺粮少吃的年代,只要一想到磨完之后就有得吃了或能改善生活,大家就会劲头十足,特别是小孩在得到大人磨完后给做白面馍馍吃的许愿后,往往会劲从口水出、力从脚下来。推磨的时候,劳力充足的家庭还无所谓,大家可以轮番上阵,你推我歇;缺少劳力的家庭就比较困难了,不但大人要上阵,小孩也要帮忙,劳力实在不够还要和别人换工,往往推一次石磨需要熬到夜深时分。推石磨的场面也很热闹,磨场上挤满许多人,有大人也有小孩,有男人也有女人,有助威的也有看热闹的,有换工的也有来帮忙的,大家一边推磨一边说笑,偶尔还会有人提出搞个竞赛,三人一组看谁推的圈数多而不犯迷糊,达到规定圈数的大家鼓掌奖励,超过圈数的就会成为大家公认的“大力士”,不时响起的欢呼声、加油声和鼓励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大家的疲劳,不知不觉间便完成了推磨任务。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当年常常在推石磨时给大人们帮忙的我,已即将步入知天命之年了,但昔日推石磨的岁月如在眼前,发生在磨场的童年趣事一直让我铭记在心,至今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