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绘画以外,花去精力最多的当推书画的收藏。宋文治最早收藏到的字画是任伯年的《白头》和赵之谦的《海棠》团扇。五六十年代,主要收藏海上名家的作品;70年代开始,北京画家的作品也渐多了起来;当代名家傅抱石、齐白石、吴作人、陆俨少、唐云、黄胄等人的精品都收集其中。有时碰到一些古代书画,也会倾其所得之稿酬,选购到文征明、董其昌、郑板桥、吴昌硕等名家之作。
长征第一关 1965年 55x39.5cm.
宋文治收藏书画,当初是为了借鉴和学习,用他的话说:“求得佳作,置于案头,信手可翻,似师似友,获益匪浅。”他在与当代前辈和同道画友的长期交往中,或拜求,或交换,或购买他们的精品。日积月累,终于使他在成为国画大家的同时,又成为一位颇负盛名的收藏家和鉴定家。80年代,他曾将收藏的名家精品编印出版成集,供后学者参考学习,并在1989年将所收藏的30件明清书画及30件出土古陶器,无偿捐献给他的老家——太仓宋文治艺术馆,而一些小幅册页、镜片则留给了子女。
宋文治先生逝世时之后,其子女精心倾力多方购藏,经过10多年的努力汇聚了150余幅精品力作,囊括了各个时期、各类面貌的作品。此次展览以家属收藏为基础,经过精心筛选组织,使这一批画史经典北上文化之都汇聚呈现,具有极大的艺术鉴赏与学术价值。
同时还展出了宋文治生平年表等部分文献资料,全方位呈现了大家的艺术人生风貌。与展览同期北京画院编撰的研究丛书《文治风华——宋文治绘画艺术》以及宋文治艺术研讨会也一并推出。展览将于6月26日结束。
北京画院自2005年陆续推出了“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研究、出版以及展览等活动,8年来已经开展了20多位艺术大家的专题活动,在画界以及社会上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这一活动,一大批艺术家的存世作品以及文献资料得到了汇集和整理。此前这一系列关注的重点相对集中在北京或者北方地区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家,近年北京画院有意识地突破这个范围,宋文治专题展就是继朱屺瞻之后又一位南方重要画派的重要画家,包括下半年即将举办的石鲁写生展,这一系列活动把目光转向了江浙水乡和西北高原并逐步扩展到全国范围,这北京画院系列活动主题与范围的进一步深入。
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介绍,在学术上画院致力于呈现艺术家风格流变脉络,追溯艺术家成长的文化背景,并对艺术家的艺术成就、风格特色以及在美术史上的地位给予了重新审视和确定,有力推进了近现代中国美术史的研究。“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不仅仅是回顾历史,而是通过这些美术大家们的艺术实践活动,来认识中国话创作于发展的规律,从而推动当前的美术创作,推进21世纪的中国画发展。(雅昌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