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2日从人民文学出版社获悉,为纪念长篇小说《白鹿原》出版发行20周年,作为《白鹿原》专有版权的唯一拥有者,该社将推出“《白鹿原》出版20周年珍藏纪念版”。
9月12日,陈忠实先生赴京参加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举办的《白鹿原》出版20周年庆典。电影《白鹿原》导演王全安,舞剧《白鹿原》导演夏广兴,《白鹿原》首版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前副总编辑何启治,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管士光等出席了本次庆典活动。
揭秘 《白鹿原》评奖前曾删改
据悉,小说《白鹿原》曾在竞选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前进行过一定程度的编辑和删减。据何启治回忆,当时评委会负责人打电话给陈忠实,转述了一些评委要求他进一步修订作品的意见。陈忠实对《白鹿原》进行了适当删改。删改内容包括某些可能会引起误解的敏感话题。
珍贵 纪念版以初版本为底本
“《白鹿原》出版20周年珍藏纪念版”将以1993年初版本为底本,首次增补了陈忠实写作的“《白鹿原》创作手记”,并附有作者创作时期的珍贵照片和手稿图片,此外电影《白鹿原》的美术设计人员还为本书提供了多幅精美插图。
据介绍,这部“《白鹿原》出版20周年珍藏纪念版”不仅是现今市面上最权威的版本,也是迄今《白鹿原》全方位最立体的版本。
畅销 累计印数达1383350册
据介绍,《白鹿原》出版发行到今年整整20年了。从1992年第六期及1993年第一期《当代》杂志首刊连载发表。1993年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发行《白鹿原》单行本。1997年,《白鹿原》荣获中国长篇小说最高成就奖: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并先后被翻译成法、日、韩等多种语言在世界传播。二十年间,《白鹿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并收入“百年百种优秀中国图书”“中国当代名家长篇小说代表作”“茅盾文学奖获奖书系”“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中国文库(大学生必读丛书)”“人民文学出版社·新中国60年长篇小说典藏”等多种丛书,累计印数达1383350册。
手稿将影印出版
限量3000本 定价960元
记者获悉,人民文学出版社还将影印出版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小说手稿,定价960元。
据介绍,陈忠实的字在陕西当地、在作家、读者中也有相当好的口碑。《白鹿原》的手稿当年曾被藏家看中,欲出大价钱收藏,但被陈忠实婉拒。陈忠实在为手稿版写的后记中说,“这个手稿是《白鹿原》唯一的正式稿。”
此次人民文学出版社首次全文影印出版的《白鹿原》手稿,不仅带有原始编辑痕迹,全本四册都将采用手工线装,限量出版3000本,并有极少量作者签名,并且不再加印,因此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收藏价值。
《白鹿原》作为一部当代的长篇小说,除了获得了它应得的荣誉——“茅盾文学奖”以外,也获得了极高的专家口碑和20年畅销不衰的读者口碑。在电脑普及之后,用手稿写作的长篇小说更是少之又少。显而易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稿会越来越稀缺,因而价值毋庸置疑。可以说,当代文学经典长篇小说的手稿版,除了《围城》之外,就是《白鹿原》。
据《白鹿原》首版编辑何启治先生介绍,1988年4月到1989年1月,陈忠实先生在老家的祖屋里,拿着一个大笔记本在膝盖上放着,就这样写出了初稿。
20年过去
《白鹿原》更年轻
12日,《白鹿原》出版20周年名家学术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陈忠实、王全安以及多位专家学者出席。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马俊杰说,1993年《白鹿原》横空问世的时候,他30岁,现在已年近半百,但那时候阅读这本书的兴奋、震撼至今还能回忆起来。“当年出版这本书的时候陈忠实老师就是我现在的年龄,20年过去了他还年轻,他的作品更年轻,文学生命力非常顽强旺盛,这是我们感到欣慰的地方。”
陈忠实在论坛上说,“我没有想到这部小说在20年里能持续畅销,一年少则5万,多则10万。”他表示,作为一个作家,他的小说除了来自评论界的鼓励以外,它更多的生存理由就是普通读者的认可。谈到电影《白鹿原》,陈忠实说,尽管现在是两个半小时的版本,但非常精彩。“这个电影两个半小时装不下那么多的情节,像白灵等有些人物进不去,但是电影还是体现了我小说的中心。”
导演王全安表示,电影《白鹿原》跟小说诞生的时间几乎同时开始,“当它出现那一刻起,张艺谋、陈凯歌导演都先后努力希望把这个小说改编成电影,一直到我这已经20年了。”他说,“电影里面有一个行话,越好的小说改编电影越困难,因为文学越成功意味着它是最适合文字来表达的,影像跟文字之间在表达特性上确实有一点的差距。”他表示,所以当时拍摄《白鹿原》,首先一个痛苦是,电影的时间有限,装不下。王全安说,“所以拍电影之前到现在,大家说电影《白鹿原》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我说这个小说首先成就了中国最难拍的一个电影。”
电影漫漫改编路
历经艰辛即将与观众见面
电影《白鹿原》是根据陈忠实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由王全安执导,段奕宏和张丰毅等主演。该影片筹备9年、拍摄3年多,将于近日与观众见面。记者获悉,自从小说面世后,就有多位导演打算将其搬上银幕。
据介绍,《白鹿原》在出版后的很多年里一直是电影界想拍却难下手的对象。著名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吴天明等都先后准备筹拍此片,但都因内容过于敏感及拍摄难度过大而未能实现。王全安执导的这部史诗大片,刚进入前期筹备就引发了超乎寻常的关注。
2010年9月,电影《白鹿原》终于顺利开机并已于2011年兔年春节前夕在陕西顺利杀青。在第6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艺术贡献奖。
导演林兆华曾把《白鹿原》改变成话剧,北京人艺的台柱子濮存昕、宋丹丹,以及来自陕西的演员郭达及20余位地道“陕西老农”都加盟出演。在这部话剧里,陕西味成了其中最突出的亮点。
据了解,为了充分展示原汁原味的陕西话,话剧《白鹿原》还请到了西安市灞桥区秦腔艺术团的14位秦腔演员、华阴市的12位老腔演员充当群众演员,力求把秦腔和老腔的滋味“释放”得更彻底。剧中,开幕和落幕都以老腔为主,而在展开剧情的时候则用秦腔做背景。
在舞美上,为了展示白鹿原上的陕西风情,舞台道具是从陕西实地采集。手推车、窑洞、山坡坡……仅舞台上的道具就花了120多万元,而演员的服装,也全部是特殊定做的。陈忠实在看过舞台背景后表示感觉很不错,很有黄土地上西北农村的感觉。(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