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动态新闻

《咬文嚼字》纠错春晚:让观众掌握更多知识

《咬文嚼字》纠错春晚

2014-02-11 17:17:16

  每年春晚结束后,网上总会有铺天盖地的评论出现,一些批评还说得很尖刻。不是说春晚不可以批评,关键要批评得合理、有效,有助于改进不足。那些隔靴搔痒、牢骚怪话式的批评,比起《咬文嚼字》的“较真”来,显然缺乏诚意及针对性,多少有点令人遗憾。

  冯氏“春晚”已经谢幕,但关于“春晚”的话题,还未结束。有人说:拒绝郭德纲,冯小刚守住了道德底线;邀请国际大牌明星,冯小刚展示了国际视野;以小彩旗为时间轴,冯小刚表现出创新灵感。在文字使用上,《咬文嚼字》编辑部认为冯氏“春晚”态度严谨,十分用心,显然也下足了工夫。不过,如果从严要求,也并非无懈可击,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被誉为“语林啄木鸟”的《咬文嚼字》杂志社,从2006年起便持续关注央视春晚,为大年夜的文化盛宴把好语言关。今年,《咬文嚼字》发现春晚语言文字方面的错误主要有:张国立将“血脉偾(fèn)张”读成“血脉喷(pēn)张”;歌词中的“沧海桑田”不能用“每片”修饰;开头短片里说“春晚是想你的365天”,是明显混淆了农历年与公历年,等等。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咬文嚼字》所列出的春晚语言文字错误,委实让我们大吃一惊。原来语言文字如此规范严谨,大到文史,小到字词,都是有讲究的,而不是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然而,作为普通观众,我们收看春晚时只顾找乐,谁在意过哪部作品用错了文史知识,哪部作品用错了字词?所以说,《咬文嚼字》考察春晚文字质量的做法很有意义,让普通观众知道了春晚的语言文字错误,掌握了更多的文史知识。同时,及时指出春晚文字错误,能少让其对观众产生误导,这不光是对春晚的负责,更是对全国观众的负责。

  每年春晚结束后,网上总会有铺天盖地的评论出现,一些批评还说得很尖刻。不是说春晚不可以批评,关键要批评得合理、有效,有助于改进不足。那些隔靴搔痒、牢骚怪话式的批评,比起《咬文嚼字》的“较真”来,显然缺乏诚意及针对性,多少有点令人遗憾。

  每年春晚结束后,《咬文嚼字》都在第一时间对其纠错,而且从2006年起,一直坚持到现在,真是不容易。

  当然,作为央视方面,也应因势利导,让《咬文嚼字》在对春晚纠错上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比如,每年春晚结束后,能否委托《咬文嚼字》发动全国观众进行挑错、纠错,然后在元宵晚会上进行总结,并给予适当奖励?再进一步,每年春晚筹备期间,能否提前邀请专业人士担任顾问,专门为各个节目及主持人串联词的语言文字进行把关?这样的话,春晚直播时就会少一些语言文字方面的错误,质量上就会多一份保证。(中新网)

  • 相关阅读
  • 村上春树小说写乱扔烟头情节遭抗议 欲改书中地名

      据日本媒体报道,就日本北海道中顿别町6名町议员对村上春树短篇小说中的乱扔烟头描述进行抗议一事,村上春树昨日表示歉意,并表示有意在小说出版单行本时对作品中出现的中顿别町地名进行修改。  这篇题为《Dri...

    时间:02-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