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赵遵礼)李白的诗《九日登山》被人篡改为《九日龟山登高》至少已有300余年了,在我市广泛讹传,谬风颲颲。日前,不才以4天时间进行了考证。现将考证所得整理出来,并对原诗稍加解读,还其本来面目,与读者朋友们交流。
李白《九日登山》原诗: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筑土接响山,俯临宛水湄。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冰夷。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齐歌送清觞,起舞乱参差。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载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全唐诗》卷179)
篡改后的《九日龟山登高》为: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任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题兴何俊逸,遂结城南期。筑土按台山,俯临远水湄。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赤鲤涌琴高,白龟道水夷。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沧州违宿诺,明日犹可待。连山似惊波,合杳出溟海。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两相对照,“遂偶”被改为“遂任”,“题舆”被改为“题兴”,“俊发”被改为“俊逸”,“接响山”被改为“按台山”,“宛水”被改为“远水”,“冰夷”被改为“水夷”,“沧洲”被改为“沧州”,“合沓”被改为“合杳”,“清觞”被改作“清扬”,篡改达9处之多。其中难免有抄传疏忽所致,但在诗题上妄加“龟山”二字,于诗中又把“响山”改为“台山”、把“宛水”改为“远水”,则分明是蓄意为之。
我这次读伪诗,首疑于“筑土按台山,俯临远水湄”一句。其一是商州的三台山紧紧毗连着村落和农田,登山何须“筑土”?其二姑且不疑筑土不筑土,何以要用“远水”一词?诗人登上三台山之后,前临丹江,后临乳水(俗称南秦河),均在眼皮子底下,何远之有?而且既说“远”,又说“湄”,相互抵牾。于是便开始了繁多的考证,才破了谎,厘清了真相。
篡改后的伪诗,芜杂悖谬,读之犹入五里雾中,很难准确理解全诗诗意。现在我们把李白原诗分句解读一下,一切就清楚了。
【九日登山。】“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登山”指登唐时的宣州、今安徽省宣城的响山(见下文详解)。清人王琦在其《李太白年谱》中曰:“玩诗意,当是偕一宗室为宣城别驾(官名,汉置,为州刺史的佐官。因其地位较高,出巡时不与刺史同车,别乘一车,故名。隋改别驾为长史。唐初改郡丞为别驾,高宗李治又改别驾为长史。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者于九日登其所新筑之台而作,诗题应有缺文。”此说自是推测,李白分明亲口说“余时登响山(见下文解)”,并非登“新筑之台”。《李白年谱》今国内所存共有6种。以最新研究成果看,1988年6月出版的詹金英《李太白诗文系年》将《九日登山》系入李白53岁(公元753年)作于宣城。1997年2月台湾学者潘吕棋昌的《李白诗文系年》也将其系入李白53岁作于宣城,并有序言称:“李白53岁。过魏州贵乡,韦良宰盛情招待。又西北游汾州,然后南下回梁苑。秋,自梁苑经曹南至宣城。与崔成甫、宇文太守游。”2011年安徽大学汤华泉的《李白安徽诗文写作时地新编》也将其编入李白53岁(公元753年)作于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