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张一白导演执导的青春贺岁片《匆匆那年》自上映后,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随之而来的,是全民热议。有人说:《匆匆那年》引发了对青春的集体共 鸣;也有人称:电影对不起《匆匆那年》原着,对不起观众。不管怎样,电影《匆匆那年》让原著作者九夜茴,从一位幕后默默无闻的写书人,走到了读者和影迷面 前。
九夜茴,原名王晓迪,《私》小说主编。2005年凭借小说《花开半夏》一举成名,随后出版《风不飘摇,云不飘摇》《匆匆那年》等作品,她的文风开创了青春文学的新方向,不少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
对于电影有没有原着好的问题,九夜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电影时长的角度来说,这样比是不公平的。同样是刻画一个人物,电影中给的时间太少了,不能这样单纯地去对比。
谈笔名:“九夜茴”是一种花
山西晚报:从《花开半夏》一举成名,到《初恋爱》《匆匆那年》这些畅销书,你的每一部小说都非常受现在的年轻人喜爱。大家都知道“九夜茴”,但是你的真名“王晓迪”却基本没人知道。能说说为什么叫“九夜茴”这个名字吗?
九夜茴:这个名字有它的含义在里面,“九夜茴”是一种花,它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只是一个传说。我小时候便对“9”这个数字有莫名的好感,后来看 到九夜茴的传说——它每九夜绽放一次,如果背叛过别人的人看到它,就会受到惩戒;如果被别人背叛过,见到它就会得到抚慰。但大多数人都曾经背叛过别人,也 被别人背叛过,所以这朵花儿虽然有着无限的魔力,但又总让人有特别无奈的感觉。
山西晚报:后来就把它当笔名了。
九夜茴:先是网名,当时我只有十七八岁吧,被这个传说吸引了,开始用“九夜茴”做网名,后来创作的时候,便自然而然将它用做了笔名。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自己喜欢而已。
谈作品:做一个故事背后的人
山西晚报:在《匆匆那年》之前,你是一个藏在很多文字后的书写者,但是因为《匆匆那年》的热映,你从幕后被拉到了台前。身为原著作者兼电影编 剧,无论是电影的首映礼,或是城市路演,都可以看到你的身影。在这部电影里,你的比重估计要超过以往任何一部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原作者,不只是营销宣传, 甚至从最初的策划阶段,到角色的选择、造型的设计等,全程都在参与。应该说,你的状态会有很大的变化,你觉得以前那种默默写字的感觉好,还是现在这种不断 出现在读者和影迷面前的感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