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现在:现在的我被曾经的我肯定了
山西晚报:作为一个作家,因为小说畅销、电影叫座,你走到了更多人的视野里。很多畅销书作家都会重视个人营销,比如形象维护,比如粉丝互动,像郭敬明或者张嘉佳都有一系列的方案来对个人形象进行打造。作家偶像化,这似乎是一种风潮,你会不会这样去打造自己呢?
九夜茴:将普通人的生活与公众人物的生活区分开,是我最开始创作时就想好的,我不希望我的工作和生活搅在一起。对于现在双重身份的生活,我觉得 还是挺好的,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爱情,可以负担自己的梦想,可以满足自己的欲望。变老不再是一件伤感的事,30岁的我被16岁的我肯定了。
谈时代:80后是怀旧的一代
山西晚报:因为你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作品也围绕上世纪80年代生人展开,所以你被打上了“80后”的烙印。对于这个年代,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九夜茴:我们80后其实是孤独的一代,是很奇特的一代,生活小康,感情狼狈。我们的情感无处释放,唯一的缺口是同学或是同伴。这个时代,感觉我 的生活在十年十年地往前过,速度很快,很容易产生怀旧的情绪,所以很多人通过《匆匆那年》来缅怀青春。我看了一个数据分析,走进影院观看《匆匆那年》的观 众、购买《匆匆那年》的读者均以90后居多,但小说是以80后为背景的,所以出现了“80后故事,90后买单”这个现象。不过我觉得原因是,现在整个市场 的消费群就是90后的,我愿意写故事给他们看,就如当年,我们80后看70后的故事一样。比如说《山楂树之恋》,那是五六十年代的故事,打动了所有人。其 实那个年代,你我都没有经历过。
谈未来:《曾少年》是青春小说封笔之作
山西晚报:你曾经说过:“青春是美好的,是上帝给我们的最好的礼物。不管美丑,贫穷富有,青春都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但青春也有它残酷的地方,它终究会失去,即使那么美好。
九夜茴:我是一个对青春有执念的人,但无论怎样执念,我现在慢慢离青春越来越远了,所以我要用新作品《曾少年》跟青春说再见了。我也在变老,慢 慢走过了青春时代,我考虑的事情、观察的角度、自己的认知,都在不停改变,也不会再有那么细腻的文字了。新创作的《曾少年》这部作品,包含了我身边所有人 的故事,人物很多,跨度很大。《曾少年》的意思,就是说我们都是曾少年,还不能完全和过去说再见,却也不能成熟勇敢地面对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