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小说、诗歌相比,散文具有哪些独特优势?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徐肖楠认为,诗歌、小说分别是意象和故事的审美,而散文主要是感 觉的审美。诗歌的沉思给予人们更为梦想的生活感觉,小说的虚构给予人们更为想象的生活感觉,而散文的亲和给予人们更为实际的生活感觉。
“这个时代的人们普遍倾向于简单易懂,而散文将生活的简单转化为文学的简洁,更直接流畅地进入生活世界,以更贴近身边的方式表达生活感觉。”徐肖楠分析道。
为悠悠天地而写,还是为个人情致而写
新时期以来,散文创作热闹异常,“大散文”“纯散文”“复调散文”“文化散文”“学者散文”“小女子散文”“艺术散文”“生命散文”“新散文”“在场散文”“原散文”“轻散文”等众多散文观念、主张或口号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
与这种热闹相伴随的是,大量平庸粗泛、琐碎无序、狭隘单一的散文作品涌现。徐肖楠认为,这是因为散文作者缺乏高雅精致、大气开阔的诗性情趣 追求,“中国古代散文辉煌,是因为其中常有恢宏之气与壮阔情怀,有为国家、历史、思想、天地而写的情趣,所以有像先秦散文那样汪洋恣肆的气魄,而现在的散 文常偏于个人生活一隅,为个人玩味和自我情致而写”。
但这并不意味着写“高大上”题材就是好散文。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宋剑华认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人们对文学审美的实际需求,已不再是单一性的“载道”或“言志”,更趋于精神生活的趣味提升。
“现在的读者为何喜欢散文?说穿了就是它没有什么历史负载,更没有什么‘救亡图存’的宏大志向,它将人们带入到一种恬静而安详的审美世界,去感悟历史、咀嚼人生,以及品味生活,更能够体现出文学审美的基本宗旨:娱乐与享受。”宋剑华说。
而散文创作不可止步于简单的“娱乐与享受”。丁晓原认为,要写好散文,作者需要具备卓异的审美素养、从容有致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需要具备有襟怀、有情怀、有高品质和高品位的情思理趣。
“散文的后面站着一个人,一个成熟、健旺的人,他在思想、在行动,并通过一种朴素的话语来见证这个思想着、行动着的人,这便是散文写作之所以感人的真实原因。”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