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喻季欣追踪“广交会”半个多世纪历史发展脚步,记述中国由此走向世界足迹的《逐梦世界》、徐歌激情报告广西图谋经济跨越发展构想的 《大流向》等作品,有个性,值得关注。这些虽非当下新鲜的事实存在,但因为作家现实的感悟和文学的表达,而成为2014年报告文学创作中的好文章。这表 明,历史总是会在现实的感受中得到新生。
鲜活的社会生活气息
对现实社会生活积极关注,是报告文学创作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让报告文学始终与人民、与大地、与时代精神建立起一种紧密的联系,拥有鲜活的 社会生活气息和现实力量。在2014年的报告文学创作中,像裔兆宏用真实生动的事实故事,描述霍岱珊为了减轻和消除淮河水污染,甘愿放弃工作,经受各种艰 难风险,义务投入巡查监督并对各种污染行为坚决斗争的《淮河赤子情》;像刘先琴生动记述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几十年科学人生和科学追寻故事的《玉米人》;像 朝煜真实动情地描述一对夫妇几十年不惧孤独、艰难、坚守海岛的传奇故事的《面对大海的诉说》;像马娜经历现场采访感受,细腻真诚地叙述新疆维族群众与驻地 解放军深厚情谊的《天路上的吐尔库》;像徐锦庚用传神的白描文字,在简短的篇幅中生动地叙述一个“狡黠”智慧的农民放弃自身利益,用心推动村庄改造的 《“懒汉”治村》;像蒋巍激情地叙述贵州毕节海雀村老支书文朝荣带领村民努力改变环境命运的《海雀一棵树》;像徐富敏通过追踪太行山上一个山村的变迁史, 以一个村支书的人生奋斗和经历来表现山村不断富裕起来的《太行山上》等,都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传递出感动和欣喜的内容。这些用自己的精神和行动为社会 造福的故事,正是社会积极力量的宣示。
但是,社会生活是一个矛盾多样性的呈现。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给人鼓舞和喜悦的现象,自然也会存在不少令人忧虑和感伤以至愤怒的现象。像陈廷 一满怀忧虑地追踪中国大面积遭遇雾霾天气,由此产生污染灾难的《2013,雾霾挑战中国》;像张敏宴大胆揭露相关医疗单位借着治病的名义而过度用药,不顾 患者健康利益,追求经济利润的丑陋现象的《吸血的血透》;像泽津、嘉孝痛心地观察描述中国到处存在的家庭惊人浪费现象的《中国家庭浪费警示录》;像赵瑜以 奇特的经历和现场采访,真实地记录一些人不顾艰险,跨境淘金,在金钱利益面前表现出自私以至疯狂情形的《野人山淘金记》;徐刚在《森林九章》中对生态环境 遭受破坏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同时也阐释了他对森林自然成长价值的深刻认识;王兆军的《问故乡》在感受到家乡农村发展富裕的同时,也有道德失落、环境恶化、 贫富不均等不良现象;杨晓升在《失独,中国家庭之痛》中对独生子女生育政策的反思等,都是在不同的社会矛盾表现中产生的文学叙述,给人以程度不同的触痛感 受。
文化追踪与感悟
此前报告文学创作中那种凛然的诘问如今似乎少了。这主要是因为社会存在和改变的复杂性增加,也同作家在更高更全局的层面上认识把握社会生活 的能力欠缺有关。因此,多年来,报告文学作家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疑惑、丑陋、痛心现象时,经常只能表现出惋惜和无奈,将改变寄托于等待和期望。像杨守松的 《大美昆曲》和向思宇的《流浪的川剧》对昆曲和川剧面临生存发展艰难尴尬局面的描述等,都会使人产生一种传统文化前景困顿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