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有像胡平的《瓷上中国》,从瓷器的发展历史进程中见出中国文化不断走向世界的豪迈;像杨振辉的《血性福州》,从现代史上福州人的血 性精神,感受到他们爱国强国理想精神性格的伟大存在;像王晓喻的《尼山重光》,记述一批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尽心筹建“尼山书院”,并积极有效开展推广活 动等,都将一种文化的眼光投射到历史和现实,从文化的角度给社会生活现象一个独特的观察和评判。黄宗英的《命运断想》和从维熙的《我的黑白人生》,虽然记 述的似乎是自身的经历感受,但其中的社会历史生活成分独特丰富,耐人寻味。
报告文学原本是一个新闻政治性很强的文学表达方式。但是,因为来自多方面的限制和人为约束,报告文学在这个方面表现薄弱,存在遗憾。文化观 察和期冀成分的增强,是报告文学丰富的一种表现,也是寻求革新和走向更加开阔境域的努力。类似的作品此前已经有岳南的《南渡北归》、郭晓晔的《孤独的天 空》、聂还贵的《中国,有一座古都叫大同》、杨黎光的《瘟疫:人类的影子》、王旭烽的《家国书》等不少优秀的作品。作为一种文化的追踪和感悟,这也是一个 很好的途径。
2014年的报告文学,从不同的社会生活事件人物方面给人们展示了广阔丰富的存在。这些有形的事实和无形的思想精神情感内容,会使人生出许 多的感触。报告文学也像生活一样在波澜不惊中存在和发展着。但报告文学创作也和其他文学形式的状况相似,存在着“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中国正在经历着 伟大的发展变革,这样的社会环境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发展契机,对报告文学而言更是难得的机缘,希望报告文学作家能够抓住这样的机会,创作出无愧于人民和时代 的伟大作品来。
(作者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