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年,大江南北到处是一派喜庆的节日氛围,灯笼、剪纸、彩塑、鲜花……装点着又一个辞旧迎新的时刻。在天津的大街小巷,泥人张的影子处处可 见,古典戏曲、民间传说、民俗民风中的人物、故事,自然是艺术家塑造的主要题材,除此之外,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一系列反映当代社会风貌的作品也受到普通 百姓喜爱。近些年来,熟悉这门民间艺术的人会发现,泥人张的许多作品越来越充满时代气息,普通人的形象、百姓身边的寻常故事、英模人物的事迹都通过这门古 老技艺呈现出来。一代代民间艺术家始终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让这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天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不久 前,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组还曾走进天津,专门探访泥人张的老艺人们,希望从当地的民俗文化中汲取文艺创作营养。
泥人张彩塑是老百姓的艺术
天津泥人张彩塑是一种深得百姓喜爱的民间艺术,它始自清道光年间,流传、发展至今已经有180多年历史,在我国民间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 一种起源于民间的古老艺术,“接地气”是泥人张鲜明的艺术风格,也因此,它才受到老百姓的喜爱追捧。多少年来,泥人张在形象塑造上采用写实手法,人物形象 逼真生动,具有鲜活的个性特征。当人们把目光投向那些活灵活现的泥塑人物时,便会发现这些作品有着特别的精气神,无论是传统题材,还是反映当代中国人精神 风貌的新作品,都注重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反映平民生活。
对此,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主任傅长圣谈到,天津泥人张彩塑从诞生之初就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其创始人张明山当时把彩塑艺术从庙宇宗教造 像、陪葬泥俑等传统彩塑题材拓展到现实生活领域,就是大胆的创新之举。他说,“继承泥人张彩塑艺术不仅仅是继承其技艺,还要继承其创作思维,探究其内在的 文化与智慧,始终在创作上下功夫,这是泥人张的立命之本。”傅长圣在一篇文章中还曾写道,“中国的民间艺术大多有这么一种独特的‘土’味:既不居庙堂之 高,也不处江湖之远,以其最真挚的人情味创造出一种实打实的属于老百姓的文化,它的艺术魅力也因此长盛不衰。”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最好的创作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文艺工作者只有走进人民群众的火热实践之中,做到“身入”、“心入”、“情入”,吃透生活底蕴,汲取创作营养,才能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多少年来,天津泥人张彩塑的艺术家们坚持深入生活,特别注重观察生活,工艺美术师们到各地体验生活,获取灵感和素材,使作品能够记录、见证、阐 释时代精神。艺术家们奔赴各地采风写生,收集素材、激发灵感,推出了许多与时俱进的好作品。仅最近几年,就有169件作品出现在各类公益广告之中,以独具 特色的形式传递着时代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