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一鸣的《头头是道》、于晓威的《房间》、王方晨的《大马士革剃刀》等,同样是2014年短篇小说的翘楚之作。
“70后”:致敬经典与自我期许
张楚、弋舟、哲贵、畀愚、朱文颖、鲁敏、蒋一谈、吴君、周瑄璞等,是“70后”主力作家的一部分。至今,难以被遮蔽的他们早已走上了各大刊物的 中、短篇小说的头条。张楚是短篇小说的写作圣手,今年发表的《野象小姐》同样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张楚在一个“病态”的环境中塑造了一个被称为“野象小 姐”的清洁工形象。这个坚韧、强大和至善的女性,用她的方式书写了人的真正尊严。弋舟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优秀小说家,与加西亚·马尔克斯同名的小说《礼拜二 午睡时刻》,写得开阖有致,他先进的小说技法和对辽远事物关怀的自我期许,使他的小说如此撼动人心。他在向马尔克斯致敬的同时,显然也有可以争锋的潜在诉 求。无独有偶,蒋一谈的《在酒楼上》也是一篇向鲁迅致敬的同名小说。“我”最后选择对残疾孩子阿明的照顾,与500万遗产已经没有关系。一个人的被信任和 慨然担当,使一个回响百年的短篇篇名骤然又熠熠生辉,别有新声。朱文颖的《虹》将这个社会细胞——家庭的溃败写到了极致。而且这个家庭是一个知识分子式 的,当这样的家庭无可挽回的时候,这个社会可想而知。小说中的人物,副教授父亲和“虹”都生动无比,父亲哲学教职的无足轻重以及他的生活哲学,都值得深究 和分析。“虹”是这个时代独有的学生,一头黑发遮住了她的面孔,但她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却一览无余。小说最后是个隐喻。外婆的时代终结了,嘉陵们的未来真 的会比他们好很多吗?小说整体写得松弛从容,如飞如舞。
“80后”:渐呈漫天星光
近年来,“80后”作家蔡东、马小淘、蒋峰、甫跃辉、文珍、颜歌、马金莲、郑小驴、霍艳等的出现,不仅改变了这个代际作家的创作格局,更改变了 “80后”作家的形象。“80后”作家不仅仅是早些年在流行文化中爆得大名的几位,上述提到的这些“80后”作家,与“70后”作家一样,已经是各大重要 文学期刊中、短篇小说创作的主体阵容。蔡东的《我们的塔希提》、马小淘的《章某某》、郑小驴的《可悲的第一人称》、霍艳的《无人之境》等,是今年“80 后”作家扛鼎之作的一部分。
2014年表现较为突出的是东北“80后”作家双雪涛。《大师》是个“中规中矩”的小说,其情节和讲述都在预设的范畴之内:父亲是一个再普通不 过的工人,只因为热爱下棋,老婆都不辞而别没了消息。儿子与父亲学棋也终于身手不凡。其间的讲述波澜不惊,但预设了最后以求一逞的结局——只因父亲在警察 与囚徒下棋时为警察解了围,与囚徒结了梁子——多年后,这个失去双腿的囚徒出狱成了和尚,他找上门来,结果遇到了儿子,而儿子连输三盘;未露面却在场的父 亲出现了,两个冤家终于不得不再次对弈。小说的奇崛在于结尾父亲的输棋。那本来赢定了的棋父亲却要下输——这就是双雪涛要写的“大师”:孤苦伶仃的“和 尚”一生赌棋,没有家小,他赢了棋只要这个与他对弈的“黑毛”的儿子小“黑毛”喊他一声“爸”。父亲满足了和尚的愿望,因此“大师”与输赢无关。阿城、储 福金、吴玄等都写过下棋,要超越他们的困难可想而知。双雪涛功夫在棋外,他以棋写人,写人性。不计一时得失的胸怀和格局,才堪称“大师”。小说行文沧桑凄 苦,一如从未忘记老婆的父亲的一生。《长眠》在虚实之间,既有扎实的写实功底,又有对魔幻超验的驾轻就熟。故事荒诞不经,却在本质意义上写出了人生的无常 和不确定性,这一点与《大师》又有气质上的联系。双雪涛的小说看似简单,事实上内涵或可解读的空间却复杂而广阔。有人间冷暖,是非曲直,也有宿命甚至因果 报应。特别是他小说中的感伤主义情调,对超验无常事物的想象能力,都非常引人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