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公共文化支持力度,引导社会参与。《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向社会公布,就像一张文化民生施工图,宣示了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
中央和有关部门制定38个政策性文件,理顺内外宣体制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管理体制,密集出台一系列文化经济政策,涉及支持经营性文化单位转 企改制和文化企业发展、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支持电影繁荣发展等诸多政策利好,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支 撑。
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强化内部管理,整合媒体资源,实现内宣外宣一体化发展。制定下发《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全媒体传播体系初现雏形。
党中央组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加强对互联网网站、互联网新闻、互联网新技术应用的管理,网络舆论空间明显净化。
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迈出新步伐,探索建立具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文化企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进一步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统筹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文化传播与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着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改革创新。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必将铸实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体制基础。
北京门头沟区王平镇吕家坡村吕家坡村的老人们在“托老所”内下棋(2014年 3月1日摄)。北京市门头沟区针对老年人口比例较大的问题,大力发展农村养老事业,先后建成20余个镇街、村居老年服务管理中心,并实行统一建设标准、统 一标牌、统一功能设置、统一管理制度的管理,政府办养老机构床位达到2000余张,托老所达到300余家,实现了乡村的无盲点、全覆盖。 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