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新书流通率100%
读者想看爱看的书图书馆没有或太少,图书馆采购的书读者又往往不爱看。这样的供需不对称是中国各级各类图书馆普遍存在的矛盾。读者需求日趋呈现出个性 化、多元化、随机化,而图书馆提供的图书多是依赖采购馆员主观判断,无法精准把握读者需求,造成资金浪费、空间占用,读者拒借率不断上涨,图书馆服务效能 不高。
记者从文化部获得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流通率约为40%。而内蒙古图书馆的图书流通率为20%多一点。也就是说,全国有近六成、内蒙古有近八成的图书一进入图书馆就变成了“死书”,没人借阅。
“彩云服务对图书馆的一个最大贡献就是大大提升了图书流通率,新书流通率甚至达到了100%,这在世界图书馆界都算得上是个奇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在实地考察后对记者说。
李国新说,全世界图书馆的服务模式都是依照采、编、藏、借的流程来的,一本新书从采购到最终被读者借阅至少要两个月时间;而“彩云服务”使处于最末端的 读者一下子被提到了最前端,成为图书采购的决策者,这是颠覆性的创新。“我们这几年反复说公共文化服务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经验。这就是其中之一, 是在效能上的创新。”李国新说。
李晓秋说:“彩云服务如果全面铺开,所有的书店都是我图书馆的书库,我就没必要再继续建图书馆大楼了,省下的钱都可以用来买书。”
不过,内蒙古图书馆每年的购书经费是800万元,目前还要拿其中的40%用于保证基本馆藏,只有60%即480万元能用于“彩云服务”,所以对于书店的合作申请,李晓秋只能抱歉地说“再等等”,“我也害怕一旦布点太多,读者把我买破产了。”
展望未来,张树杰非常有信心。他说,现在还只是第一期,今后还要开发彩云服务图书借阅的手机客户端,一个读者读完了,可以推荐给另一个读者,两个人只要用手机扫一下就完成了图书的转借,全过程图书馆都可以在后台监控。
“书就是用来读的,根本没必要非要还回图书馆,就让书一直在外面流通。也许一年后书都烂了,书读烂了才好呢,读烂了我们再进一本就是了。”李晓秋说。
记者手记
没有什么比读者热情洋溢的感谢更令人欣慰和感动。在采访时,读者们脸上的表情清楚地说明“彩云服务”做到了他们的心坎上。表面看来,内蒙古图书馆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拓展了服务空间、提升了服务效能,但继续深入下去就会发现,这一切来源于“是不是真想为老百姓做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