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好书推荐

传统艺术如何追随时代

2015-01-15 15:08:33 来源:人民日报 徐 馨

  记者:专门的导演、舞美设计,都是传统戏曲中所没有的,这些新元素的介入,会不会淹没了作为戏曲艺术核心的演员的表演?

  于魁智:这里就有一个分寸的把握:我们不一定在舞台上摆放“一桌二椅”,但是,“一桌二椅”所蕴含的虚拟、简约、时空自由流转等传统戏曲的美学精神要被 完好地化用在新剧目的舞台上。以《丝路长城》来说,舞台空灵,以丝绸挂帘的位置变化来实现不同时空场景的转换,既体现传统精神,又带有当代气息,让观众眼 前一亮。原封不动地照摆一桌二椅,当代观众难以满足。创作中寻找到恰当的切入点和表现方式很难,需要不断尝试和探索。

  记者:相较于老戏复排,新创剧目的争议颇多,比如有人批评戏曲正在话剧化、电影化,批评对老戏的挖掘和整理还不够,盲目创新是一种浪费。如何面对这些声音?

  于魁智:我认为有争议是好事,尤其对传统艺术来说更是如此,我们正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注。从某种程度上讲,由于观众被历史熏陶出的高口味以及评价标准的多 样化,京剧相比其他艺术门类,其创新的难度更大。我主演的新剧目也遭遇争议。比如在《袁崇焕》中,为了烘托战争气氛,做了一门大炮搬上舞台;比如《赤壁》 中火烧战船和草船借箭的舞台呈现,让观众说“像看电影大片”,这些与传统的表现手法相比有很大变化。演员在台上非常注重观众的反馈,听得出掌声是礼节性的 还是发自内心的。有些段落,观众是发自内心地用掌声把演员送下舞台的,我们很感动。面对争议,创作者不能随风摇摆,但同时也要把握传统规律,不能乱来。

  经典剧目 如何出新

  吃透老戏,方能中得心源;兼容并包,才有创新表达

  记者:对于众多已经过千锤百炼的经典剧目,今人在复排时是否也应具有创造意识?

  于魁智:京剧属于古典艺术,但是,它是面向“当代”观众的古典艺术。为了符合当代审美需求,也为了赋予当代演员自我阐述与创造的空间,复排老戏也应有新 意贯穿。老戏出新,同样是一条艰难的创作道路,需要不断努力、不断尝试。创作新编戏的经验也会对复排传统戏有启发,尤其在赋予传统剧目以时代气息、时代节 奏这个问题上。

  记者:这些骨子老戏已经拥有了一批忠实观众,后人如何既能留住老观众,又有自己的创新表达?

  于魁智:第一,恪守传统,吃透它。对于经典念白、经典表演,要懂得它的戏纹戏理,懂得前辈的创造好在哪里,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举一反三,做到“移步不换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