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与盱眙城隔淮相望,一个河西,一个河东。小镇,因为境内那座埋着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先祖衣冠的陵寝而得名——明祖陵。
小镇不大,柳不少,街上、村落走一走,处处见柳。植柳为小镇人多年不变的习俗。不知何时,兴许这里曾吹起过柳的“集结号”吧?您瞧,无论是用来编织器具的条柳,还是做材质用的馒头柳,或是可用作景观的垂柳、龙爪柳……总之,这里就是柳的天下。
只可惜,小镇取“明祖陵”为名在先,若不然,我以为以“柳镇”为名,那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初春时节,南风拂来,柳丝亦便随风依依拂起,恰似淮上船沿扭动的柳腰,又如舫上微微一扬的柳眉,撩人情怀。若逢浮着淡淡薄雾的早晨,柳在雾中拂,雾在柳中飘,让人分不清哪缕是柳,哪丝是雾。远远望去,绿中泛着鹅黄,简直就是一团梦啊,朦朦胧胧,似醒非醒,似睡非睡,真的让人痴了、醉了。风一起,柳一飞,于是乎,春也荡漾,人心也荡漾……
临窗凭栏,这芸芸众柳让我这初来乍到的外乡人好生激动,满眼满脑尽是柳,我的思绪也便与柳连成一线了。这不,柳姓始祖柳下惠,大书法家柳公权,风流才子柳永,大学者柳宗元,曹雪芹笔下的柳湘莲,还有那位明末佳人、奇女子柳如是,甚至孩子们爱吃的鸡柳……等等乱七八糟,就连那五大三粗的鲁智深也一下子全涌进了我的脑海,煞是热闹。
别人来到我思绪中的小镇,他不是来咏柳,便是来栽柳的,即便是无心插柳者,其身后竟也绿柳成荫了,这样的人,必是小镇最受欢迎的客人吧?只是那位鲁大和尚的到来,恐怕就不好说了,因为他是以拔柳而出了名的,那硕壮的垂杨柳,活生生,他竟连根拔起,这等人若来这里,焉能受人待见?
当年,明皇先祖,枯柳插地,生芽、显灵……从此,小镇人便健健康康,寿星闪耀,福寿无边;从此,柳也就成了小镇人的“圣树”,成了小镇人的吉祥之物了。
柳谐“留”,小镇人特别看重一个“缘”字,您若是与小镇人结上缘,那当是您三生有幸了。小镇人有品有德,宽怀仁厚,要不,我这个外乡人怎会这般迷恋于这小镇了呢?
若是您有心结,您啊,不妨到小镇走走,漫步柳荫下,一准让您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
小镇的柳真好啊!在我心里,小镇,从此我便将你唤作“柳镇”了。(作者:方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