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刚刚步入十二月,雪片似的贺卡便纷纷从四面八方飞来,让人应接不暇,待到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已在我的桌案上码起了厚厚的一叠。
这些贺卡来自祖国的山南海北,有亲戚寄的,有同学寄的,有朋友寄的,还有一些是报刊的编辑老师寄的,读着这些五彩纷呈的贺卡,我的情感便会丰富起来,生活显得更富有诗意。
早些时候,我对贺年卡总是不屑一顾,总觉得那是中小学生的感情游戏,不具备书信的厚重耐读,更不具备电话问候的简捷便利,直到读信的日子不再重现之后,才渐渐对贺卡产生了亲近感。那些从不同地域寄来的贺卡,都带着温馨的祝福,当我重新翻阅那一张张贺卡时,一种淡淡的清香弥漫在面前,激发起我的感动。
贺卡来自不同地域,出自不同的好友之手,其祝辞也是五花八门,或祝工作顺利,或祝家庭美满幸福,或祝升官发财,或祝学习进步,创作丰收!解读这些不同地域不同内容的贺卡,常常会令人陷入深思,有些寄卡的朋友,更想象不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记得几年前的隆冬时节,一场大雪将丹凤山城银装素裹起来。那天上午,邮寄员在送报纸时,给我送来了一张贺卡,望着寄卡人遒劲有力的钢笔字“欢迎来武昌鱼的故乡做客”,我怎么都想不起来寄卡人是谁,直到两天后,《上海新书报》给我寄来了样报,在样报上才发现给我寄卡的是一位湖北鄂州的笔友,他和我的稿件刊登在同一版面上。这时,我再次捧读那张贺卡,便有了种亲近感,急忙去邮局给这位未曾谋面的笔友回赠了一张贺卡,以表示我迟到的谢意和祝福。
最有趣的要算中小学生的贺卡了。他们的贺卡别致而富有创意,那小小的空白面,涂满了幼小心灵的纯真,有一气呵成的“一帆风顺”,有用英文字母写成的“节日快乐”等。许多年前的一个元旦前夕,住在西安的侄女给正在上小学的我的儿子寄了一张别致的贺卡,卡上除了写有英文字母外,还画了两个卡通头像,一个在微笑一个在哭鼻子,那眼泪汪汪的样子很逗人。面对这张贺卡,我怎么也读不懂,好在上中学的女儿给我做了解释,原来英文字母是“元旦快乐”的英文缩写,两个卡通头像是问候考试成绩怎样,是笑还是哭。这样我才算读懂了侄女的良苦用心,读懂了孩子那聪慧而纯洁的心灵。虽然这已是多年前的事了,如今侄女已成了大学讲师,我儿子也已大学毕业在外创业,可今天读起来仍觉得清新有趣。
一张贺卡便是一声温馨的问候,更是人们情感交流的方式。尽管在高科技的现代社会,电话和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快捷便利的通讯方式,但解读各式各样的贺卡,仍有着一种别样的感觉,那一张张贺卡就像春天里的一股股和煦的春风,给人温馨,催人奋进……(商洛日报 喻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