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固的记忆是伴着酒香的。
那是二十多年前了,正是美好的青春年华,闲暇的时间很多。在那闲暇中,我们读书,我们畅谈理想,我们追求女孩。然而,我们最喜欢的还是喝酒。
那时候大家都不富裕,喝酒的档次很低,一块钱一瓶的“玉米曲”,两块钱的“秦洋二曲”,有时候也喝八毛钱一斤的快曲包谷酒,也有自己酿造的甘蔗酒,最高标准就是三、四块多钱的“秦川大曲”、“城固特区”了。“秦川大曲”度数高、口劲足,很容易让人“醉卧沙场”,喝的人很多;“城固特区”度数略低,口劲绵软清香,算是最美的人间佳酿了,人们十分的珍惜。记得一次去看父亲的一位老友,他家的粮食柜上放着“秦川大曲”“秦洋二曲”,还有一瓮甘蔗酒,他却爬上楼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两瓶“城固特曲”拿出来,我们畅怀对饮,快意无限。
记得一种叫“巴山雪茄”的卷烟,是城固烟厂生产的。烟盒设计很大方,烟卷也很威猛,拿在手中很有气派,很自然让人想起英国原来的首相丘吉尔。心想,要是丘吉尔指挥二战抽的是“巴山雪茄”的话,那我们陕西人就拽了。可惜那时城固还没有烟厂,抽的自然不是“巴山雪茄”。不过后来见过著名作家陈忠实,发现他其他什么烟都不抽,只抽“巴山雪茄”之类的卷烟,感叹他之所以能够写出《白鹿原》这样惊世之作,是不是“巴山雪茄”里面有什么特殊的元素。意欲抽一支“巴山雪茄”寻找一点灵气,遗憾的是我虽然品尝到烟的醇香,却没有写出什么自己喜欢的文字。
还记得汉中有一种热面皮,其实就是城固的一种小吃。我们单位门外不远处就有一家,每天早晨吃早餐的时候小店里的客人总是满满的,若不耐心等待,是很难吃得上的。因此,我常常在中午的时候到那家小店,要一盘城固热面皮,再来一碗豆浆稀饭。每每品味那份很美的、独特的韵味时,我想要是有机会到城固去品味一下真正的汉中热面皮,那该多好呀。
癸巳年仲春,终于有机会到了城固。城固位于汉中盆地的中部,毗邻汉台区,古称“乐城”,据近代出土文物考证,远在旧石器时期,城固就有人类活动。新石器时期,先民村落群居,生息繁衍。周王三年(公元前312年),秦败楚于丹阳,取楚汉中地,与秦汉中地置汉中郡,同时置城固县。一边回想城固悠久的历史,一边看望车窗外的美景,感觉城固真好呀,一马平川的土地,绿色的麦田,金色的油菜花,翠绿的桔园,不仅迷惑着我们的眼睛,而且写满了富庶。
城固的朋友真是周到,准备了丰盛晚宴,还有城固特色的风味小吃。我终于见到了期盼已久的城固凉皮——白、薄、光、嫩、细、柔、韧、香,红绿相映,黄白互衬,色泽鲜亮,气味芳香,食之爽口,风味独特。在我大口朵颐之时,主人介绍说面皮吃法很多,除凉食外,还可晾干油炸,雪白透亮,香酥迷人,还有炒、烩等吃法。我虽然没有吃过油炸的凉皮,可我吃上了油炸的洋芋糍粑,还有其他忘记了名字的小吃,滋味真是美不可言。城固又称酒乡,我自然喝上了向往已久的“城固特区”,醇厚绵和,清澈香甜。已经戒酒多年的我,竟然又饮了十多杯。似醉未醉之时,竟然忘记了城固的“巴山雪茄”。
城固的县城洁净美丽,街道宽阔舒展,显得大气又舒心。特别是像我一样久居秦岭腹地之中的一行人,更是羡慕不已。不说是城固县城,就连那个叫崔家山的镇子也建得美丽又大气,让人喜欢。遗憾的是他们的镇政府,显得老旧,跟不上时代,却也明白他们为什么会成为省级的重点镇、国家级的示范镇了。这是闲话,不说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