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这样的文字中,我们的血,总会沸腾,总会呼啸,总会掀起十二级风暴。
当我们听着《阳光三叠》的乐音,听着“大江东去“的怒吼,听着诗人草堂长叹,塞上低吟;听到牧童的笛声,采莲女的歌唱,我们就会迷醉,迷醉在这样的文字中。
当我们在沈从文湘西的山歌中,朱自清清华园的荷香中,周作人笔下淡淡的茶香中,徘徊往复,捻须伫立时,我们总会倾倒,倾倒在这样的文字中。
这是怎样的文字啊,她滋润着我们,如三月的细雨,淅淅沥沥润物无声。
这是怎样的精灵啊,她辉映着我们,如十五的月亮,圆圆满满清清白白,没有一星渣滓一点污秽。
沿着历史的竖行文字,沿着文化的巷道,我们一步步走来,我们高雅如月,柔韧如竹,纯洁如梅,是因为有一这样的文字,有屈原的文字,有李白、杜甫的文字,有苏轼的文字和文天祥的文字。
这些文字,一个个融入我们的血肉中,须臾不离。(商洛日报 作者:余显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