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美文趣文

感悟录(70)

感悟录(70)

2014-09-09 09:49:57

  商洛日报- 商洛之窗讯 (若 白)日本“尚武”“扩张”的文化因子
现在人们公认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血脉、灵魂。近两年中日关系事出不断,以安倍晋三为首的日本右翼势力,不断制造麻烦,使我产生了阅读日本历史文化的想法。我发现在日本的历史文化中,始终存在一种“邪恶”的东西:即尚武和向外扩张掠夺的强盗观念。
我们中国的主流传统文化观念,是儒家思想,主张“仁爱”“中庸”“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兵黩武”历来受到批判。因此,习近平同志说,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中,从来没有扩张侵略他人的基因。可是看看日本的情况,就完全不同。
日本是一个大洋中的岛国,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公元三、四世纪时,各个大小岛上有几十个奴隶主小国。后来在本岛上崛起一个叫大和的奴隶主大国,国主称天皇,征服了一批小奴隶主国家,成为日本国的初型。这个大和国从成立之初,就奉行对外侵略扩张的国策,首先把其目标锁定在近邻朝鲜半岛。公元四世纪中叶日本就侵占了朝鲜半岛南部的新罗等三个小国。公元645年,日本发生“大化革新”,结束了奴隶制,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军事专制政权。这时一些封建庄园主,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开始豢养武士。这有点像我们中国旧社会大地主豢养的家丁,属于私人武装力量。可是日本庄园主豢养的这些武士,逐渐发展成“以战掠夺为业”的军事力量,左右了国家政治。这就成了后来的武士道精神的起源。他们奉行的原则是“忠、义、勇”。日本有两句被称为国家座右铭的信条:一是“武运长久”;一是“八纮一宇”。军政机关都把它悬挂在厅堂上,奉为军政人员的行为准则。“武运长久”就是从上面说的豢养武士来的。公元八世纪成书的日本典籍《日本书记》,记载天皇诏书中说:“兼六合以开都,掩八纮而为宇”。“六合”“八纮“指的就是天下四海,意思是要兼并天下吞并四海,都纳于自己的屋宇之中。这就是“八纮一宇”的来历。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天皇名义发布的诏书《震翰》说:“朕安抚尔等亿兆,终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置天下于富岳(指日本的富士山)之安。”这可以说是对“八纮一宇”的最好注释,也是对外扩张侵略野心的最好说明。
在日本的历史上,从十二世纪后期到十九世纪中期,近700年的幕府政治,先后是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幕府首领称为“征夷大将军”,掌握国家大权,天皇实际是个傀儡。幕府政治实质上就是军事独裁政治。室町幕府时代,大将军丰臣秀吉,就是一个疯狂的扩张侵略野心家。他不仅侵略朝鲜、菲律宾,吞并琉球国,而且不断派兵对我国东南沿海进行劫掠,还扬言以“刀箭锐利之国”,可轻取“大明(指我明朝)长袖之国”。后来因失败而郁郁以死。再是江户幕府时代,有一位山鹿素行的,极力鼓吹武士精神,他写了一部《山鹿语类》,被日本政治家推崇为“武士道宪法”。还有一个左藤信渊,他撰著了一部《宇内混同秘册》,极力宣扬日本应该征服亚洲各国。1868年日本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即明治维新,结束了封建幕府政治。有一位资产阶级政治家福泽谕吉,极力鼓吹西方资产阶级的“丛林法则”(即“弱肉强食”),提出日本“脱亚入欧”。他着了一部《通俗国权论》,宣称“百卷外国公法不敌数门大炮,几册和亲条约,不如一筐弹药。”完全是一套强盗理论。然而福泽谕吉却被近代日本政治家们奉为日本的“文明导师”。在国民教育中大肆鼓吹军国主义思想,连儿童做游戏,也以打败“支那人”为目标;送子弟参军常以“祈战死”“勿生还”为鼓励。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