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美文趣文

采茶

采茶

2015-09-09 15:28:09

来源:金丝峡周报

   我生长在商州,工作在商南,来来回回,总迷绕在大秦岭的小山沟,朋友因此笑我:喝了二十几年的丹江水不够,还要死心塌地搭上名字。我也一笑应允:这得怪娘老子。打趣归打趣,地处秦岭南麓的商山洛水确是中国“雄鸡”版图上的一道脊梁骨,一绺分水岭,它也许小微,贫瘠,山大沟深,路陡坡滑,却也静幽,厚重,苍劲朴实,雄伟瑰丽,滋养着祖祖辈辈的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正是这“一绺分水岭”让商洛人有了一丝尴尬,说南不南,说北不北,到底是南是北,有人到死都在争究自己的身份问题。也不尽是尴尬,既在南方,又在北方,说起来又有一丝骄傲,这实在方便了土生土长的商洛人,他们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一抬脚的工夫就到了“天南”,一袋烟的工夫又到了“海北”,中国之大,在他们眼里,大不过秦岭的山洼到山顶,中国之美,在他们眼里,美不过秦岭的鬼斧神工。

  我是土生土长的商洛人,却无时无刻不在惭愧和自责。惭愧的是自己在商洛浪荡二十余年,却对秦岭、对家乡尚有许多陌生,许多懵懂。你可以说我渺小,小到如一粒沙石、一颗野草,你也可以说秦岭太庞大,大到凡人有限的生命在它亘古的轮回里如一圈涟漪、一滴雨星,无论如何你不能说我太懒惰,懒到不愿去发现、去了解、去探索、去欣赏,因为我从心底里热爱这一方天地。这里的山水草木、鸟兽虫鱼无一不是灵动的音符,这里庄稼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勾动着我对生活的期盼和生命的敬畏。

  我在这般期盼和敬畏中,也做了一回庄稼人,文雅些唤作采茶人。采茶是技术活,更是耐心活、良心活,快不得也慢不得,快了容易把茶叶采成树叶,慢了又容易让茶叶长成树叶。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油盐贵。不采茶,也不知茶农的艰辛。她们摸黑上山,摸黑下山,在空寂的“茶山”上争分夺秒,手眼麻利精准,腿脚并用不闲,风一来,山就有了两道风景,一是茶树和茶树的光影,二是茶农和茶农的身影,都在游动,都在忙碌,都是收获。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疼,精疲力竭,掂着那不到半篓篓的“春芽”,极其轻微,却又十足沉重。

  正式采春茶前,我先美美喝过一通,还不敢说品,因为中国茶文化里蕴含的儒雅韵味太过精深,我自知“境界”不够、“修行”太浅,冒失不得。都说白水喝着寡淡,酒水喝着伤身,是走了两头的极端,唯有茶水“中庸”,喝着解渴养人,而商南恰以产绿茶著称,这也是秦岭的魅力之处,在北纬33°创造了春芽“毛尖”的奇迹,怡养着不计其数的喝茶人和种茶人,如我,也是在商南工作后才爱上喝茶的,不仅自己喝,还呼朋引伴、拉帮结派着喝,现在已发展到走亲戚、串门子,甚至晚睡前、早起后都得抿几口清香四溢的茶水方肯罢休的地步,捧着茶杯,细数那苍翠欲滴的鲜活叶芽再次分展,是活脱脱从山头的枝丫里拱出的新绿,让人迷恋的同时也着实过了嘴瘾,真真戒不掉。

  以前从书本上只念叨春雨贵如油,现今亲闻亲见亲历后才知商南的春茶亦是贵如金银,稀似珠宝。说春茶贵为稀物,不全是它对气温、土壤、地形、光热、水肥等有所挑剔,还有于成千上万枝叶涌动中的“一见钟情,万里挑一”,再经细心筛选,余下“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纤嫩春芽,产量自然少得稀罕,除此之外,要采春茶,你还得起早贪黑赶趟、夜以继日撵茬,时间不等人,春茶更不等人,一个日头,春天和春天里的春茶,你和你的人生,都消受不起。

  采春茶时,绝不容这般三心二意,“胡思乱想”到天马行空。听经验丰富的茶农师傅耐心而细致地向你传授采茶技艺,丝毫不敢马虎。你听了,不禁赞叹茶如人生、人生如茶的浓浓禅意,更仿佛化成一首绵长悠远的古经曲儿,迫不及耐想要醉倒在这神秘诱人的曲调里。采春茶,七分踩春三分采茶,伴着盎然春意,置身碧绿“茶海”,你笨拙而认真的茶农形象瞬时融进这温润的幽香世界,一瓣,两瓣,三四瓣,身前的篓篓慢慢鼓了,一株,两株,三四株,身后的茶树慢慢秃了,最后,你满载而归,像凯旋的将军,像获益的猎人,更像饱餐后撒欢放肆的牛羊。

  • 相关阅读
  • 古树吟

      案头摆放了一本《商南县古树名木集》,设计独特,装祯精美,溢满绿韵。遂逐页翻阅,顿觉眼前一亮,心头一震,灵感醒来,笔尖欲舞。伏案疾书,致敬古树!致敬商南林业人!  该《集》从人文、生态和品鉴的角度,...

    时间:09-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