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美文趣文

冷水河畔烈马崖

2015-11-16 16:11:58 来源:金丝峡周报

   谭学礼

  烈马崖位于新开岭腹地冷水河中游,曾经隶属于文化坪乡烈马崖村,后机构改革撤乡建镇,隶属于魏家台乡文化坪村,现隶属赵川镇文化坪村,是冷水河与泉水河(俗名“小河”)交汇的地方。民俗相传:两水夹出是真龙,山水造就了这里是一个美丽而又有故事的地方。

  烈马崖亦称“勒马岩”,意为把烈马拴住之意,但山势地形是马头状构图。“勒马”是刻意。在有地形构图的条件下,应以实物构图命名。故此地名应称“烈马崖”。

  烈马崖是新开岭的一条主要山脉,自新开岭主峰扁担山自北向南,盘旋起伏,逶迤前行约40公里,其尽头之处,生就了酷似烈马的山崖,形有马头、马脸、马耳朵、马鼻梁、马鞍子、拴马桩呈现。马头上生长着一棵笸箩粗的枝繁叶茂的老榆树,榆树旁边伴生着一棵山葡萄,葡萄藤子攀上树杆,缠绕着树枝,临空飞越80米宽的河谷到河的对岸,缠上一个石柱。石柱高约15米,粗约12米,与马头隔河相望,人称拴马桩。清朝末年,那棵粗大的老榆树被好事的人砍掉,那株临空飞渡拴马石柱上的藤蔓随之折断了,相传藤根还流了3年红色水汁(人称血水)。其实这种老藤折断后,特别是砍断根部都会流出暗红色的藤汁,是一种自然现象。老榆树留下一个比笸箩还大的老树篼儿,树篼儿边上曾经长了一棵脸盆粗的小榆树,算老榆树的儿子,30年前又被人砍掉了,现在的小榆树算是孙子辈,要展现它爷爷的风姿该是百年之后的事,临空飞渡的马疆绳虽然没了,但马头、马耳朵、马鼻梁、马鞍子、拴马桩依然铭刻着历史的记忆,时代的沧桑。

  沿马头崖右侧小河上行约200米,有地势若船的屋场,称老屋场。在清雍正年间居住的朱姓人家,养骡马百匹,家境极其兴盛,一进三重的上、中、下个三院子,在马耳朵下面还建有徽文化建筑,接官庭(招待所),据说房子的建筑师都是从武汉请来的,至今遗迹尚存。相传朱姓人家的主人曾是清时年羹尧的部将,战功显赫,有令旗令箭,可先斩后奏,马头之下的河滩曾是朱家的杀人场。随着年羹尧被治罪,朱氏家道衰落,庄房卖给了由湖北咸宁迁陕定居于三道幢的谭氏家族。朱氏迁居富水龙窝油坊岭。沿马头右侧冷水河上行约200米,是当年的火纸作坊,经营者为阮姓人家。

  冷水河,千年流,万年淌,烈马崖,经日月,历风霜……烈马崖的故事,也会象家酿的烈酒,越陈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