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美文趣文

桑树的传说

2016-04-06 14:07:55

来源:金丝峡周报

       座落在半山半川丘陵地带的商南县富水镇桑树村,历朝历代都是陕西省东大门的重要门户,如今更有 “入陕第一村”的美誉。
       桑树村大部分村民沿312国道和龙眼、戴家沟、店子沟、秧田沟、王家沟等居位。其东北与河南省西峡县西坪镇豫边村接壤,西北与富水街村龙王沟为邻,西南同黑漆河村搭界。桑树村辖23个村民小组,人口2973多人。桑树村土地肥沃,人杰地灵,民风淳朴,上世纪九十年代是生产红薯的第一大村,销往西北五省市的红薯高达上万吨。
       “桑树”的地名,在明成化年间以前不叫“桑树”,而是叫“双树”。从江西迁陕的罗氏家族的老祖先,在河南与陕西交界处(现在的界牌亭)附近栽有两棵大皂角树而得名。据传,罗姓先祖栽植的两棵皂角树生长茂盛,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最盛时树干有稻箩那么粗,高达十丈左右,苍劲挺拔,十分壮观,每年深秋,皂角生长成熟的季节,当地村民争先恐后地上树采摘皂角以备洗衣服去污所用。
       随着岁月流逝,皂角树终因老朽而亡。而在距界牌亭向西北方向500米处(当时叫殷家牌房),殷氏家族第十二代传人在河南去西安(现今的312国道)的道路两旁各栽了一株桑树。两棵桑树历经百年时间长成参天大树。炎夏时节,当地村民常在两棵大桑树下纳凉,一来二去,大树下便成为人们歇息聊天的好去处。每当桑葚(俗名桑泡)成熟时节,孩子们便爬上树去采摘桑葚解馋充饥。
       明朝成化十三年,商南县第一任县令罗文思带领随从及徽州高级地理先生去河南南阳,路过“桑树”时得知此地居住着三户姓罗的人家,经打探这三户姓罗的人家是罗县令的家门,其家庭虽没有在朝中做官的,但日子都过得富裕,当罗县令路过此处的当天晚上,罗姓人家很热情地招待了罗县令一行数人。当晚吃罢晚饭闲聊时,老当家的与徽州地理先拉起家常,谈到他罗家人丁不兴旺,地理先生告诉他说这是姓氏与地名不相符合的原故。
       地理先生说:“我打听到当地殷姓家族很旺相。原因是姓氏和地名相吻合。罗老当家的问地理先生为什么姓殷的人家与“双树”地名相吻合?地理先生告诉他,“殷”与雄“鹰”的 “鹰”字谐音,因老鹰离不开大树,所以姓殷的住在“双树”就兴旺发达。罗老当家的又向地理先生请教罗姓兴旺之道,先生说:我一路打听,距离“双树”斜对面方向五公里处的“罗家庄”,这个地方地形酷似骡子吃草料用的马槽,所以居住在罗家庄,罗氏家族会兴旺发达,当时,罗姓就达四十多户。究其原因,因罗姓的“罗”与“骡”马的“骡”字谐音,而骡子离不开槽,姓氏与地名相符才能人丁兴旺。”第二天地理先生与罗县令一行起程告别时,地理先生建议罗老当家的最好搬迁“罗家庄”居住,后来罗老当家的采纳了地理先生的建议,据说后来果真应验了地理先生的说法,此三户迁居罗家庄后,子孙兴旺,现已繁衍十余代千余人之多。
       日月如棱催人老,光荫荏苒忆岁月,星转斗移,到了明朝成化六十六年的时候,两棵大皂角树相继老化而死亡,后来取而代之的两棵大“桑树”长大成材,从此当地人们改口叫“双树”为“桑树”一直沿用至今。

  • 相关阅读
  • 金泉路诞生记

    县城滨河西路和南坪路中间,北连水司路南接水晶广场,滨河小区中南北走向的主干道叫金泉路,位于城关街道办南街资产办南坪生产组境内的“五眼泉”的泉水线上,是商南县城滨河小区开发建设的成果。...

    时间:04-06
  • 常乐沟

    常乐沟位于青山镇文碧峰南麓,它头枕文碧峰南坡脚,脚伸丹江渡口,南北走向的一条小山沟,全沟长十余公里。因其沟道狭窄,人们又戏称“长路沟”,也出自“常乐沟”的谐音。 常乐...

    时间:04-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