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自己写了一本《我是农民》,陕西旅游出版社,1998年出的。以他的名望,不应该在这样的出版社出书,而且该书竟然没有正规的版权页。
不过书是好的。贾平凹虽然把自己的很多农民根性都暴露了,但这恰恰是他真实所在,小气不是靠着虚伪的大方来掩盖的。
我倒不是说农民根性一定不好,实际上很多根性是国民共有的,但因为阿Q出身在农村,就把精神胜利法归之于农民劣根性;因为贾平凹珍惜钱,把钱平铺在鞋底,就把这归于农民根性都是不对的。很多毛病应该是不分地域、不分等级、不分阶层的。但是,贾平凹自己也意识到,身上有很多压抑自己进一步拓展的东西,比如他根深蒂固地厌恶城市、仇恨城市,比如我上次说过的贾平凹对女人脚的挑剔,等等。
在贾平凹的成长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一件是当有人问他如何成为作家,他说“得有生活,得从小受到歧视”;另一件是他作为回乡知青的经历,“回乡知青不是落难的公子,政府不关心,民众不关心,文学也是不关心的”。
贾平凹的心思阴柔细腻,源于他的务农经历主要与一堆成熟女性在一起,他在感受到她们的善良勤劳节俭的同时,却也认为25-55岁的女性集中了世上人的所有缺点,包括长舌善妒、自私心窄、目光短浅、爱笑话人,他受到了其间某些妇女的嘲笑和歧视,他却在不知不觉间也感染了她们的所有这些缺点。
贾平凹的成功在报复了这些妇女的嘲笑的同时,也让人们正视了回乡知青的存在。与城市知青在文学中得到的安慰不同,回乡知青饱尝的却是乡人的嘲笑,他们重新适应农村生活并不比回城的知青适应起快速发展的城市更为容易。贾平凹并没有在这些回乡知青中淹没,原因倒不在于他有多大天分,而是因为他得到了展示他天分的机会和环境,并且抓住了这个机会和环境。
从《我是农民》中可以看到很多长篇小说的影子,比如《浮躁》,比如《秦腔》,引生这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还真的就是一个自残了的疯子。但是,看过《废都》和《高兴》之后,我却觉得贾平凹的小说最大的一个毛病在于虎头蛇尾。庄之蝶的下场过于突兀,刘高兴在背着五富回家时孟荑纯消失得干干净净;第二个毛病是书中的人物感觉太好,庄之蝶身边包围了四五个女人,他在与唐宛儿偷情的时候被柳月发现,趁机同时占了柳月的便宜,唐宛儿却只能与柳月称起姐妹,这种对《金瓶梅》的仿写令人不解,不好听地说就是令人作呕。当唐宛儿被原先的丈夫劫回潼关后,他却试图通过恨唐宛儿来忘记她。感觉太好的还有刘高兴,刘高兴卖肾给西安人就觉得自己是西安人了,孟荑纯亲了他一下,他说“孟是妓女,只有妓女才这么大胆地当街亲我”;他给了孟荑纯一点钱,他对自己说“我并没有鄙视一个妓女,而深深地同情了一个比我还悲惨的人”。
书中的人物感觉太好,或许还源自于作者的感觉太好,在他一米六二的身材中,蕴藏的是他如龙般的志气。在他似乎注定要在农村呆一辈子的十八岁之时,他已经认定自己将来肯定不会打光棍,而且能够找到世界上顶漂亮的女子。成名之后,他在丹凤已经成为一种传奇,他的出生早就被赋予了一种神话色彩。在乡人对他的追捧中,我感觉贾平凹把这种骄傲也传到了他的人物身上去。(学者:湖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