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导游的脚步走,她的要求是快点快点,接下来还要带你们去玉器店和逛夜市,步履匆匆赶出来,故宫行画上句号。
失之交臂,错身而过,形容词并没有写出那份痛。可是,夏卡尔就这样,在眼前溜走。
曾经偶遇夏卡尔,二十多年前在香港自由行,走到尖沙咀文化中心,香港艺术馆的主题展为古印度文化,买票进去,见到马克。夏卡尔,惊喜满怀,展厅一批小学生,由老师率队,听不懂粤语,但美术老师指着一幅幅色彩斑斓,想象力丰富的图画,为学生讲解夏卡尔的美丽。脚步徐缓跟在他们后面,感受老师的用心。对艺术的喜爱无法在一朝一夕培养,提升艺术的认识需要日积月累。这一幕和我无意中遇到夏卡尔一样地感动我。那时刻那地方我看见香港的未来。那些小学生今天是否成了艺术爱好者?那年遇到不少行为粗鲁和言语奚落他人的香港人,和今天的有礼优雅截然不同,带领学生到艺术馆的老师扮演了文化进程的重要角色。
秋天的微风轻轻吹拂海边艺术馆,春天的缤纷在馆里绽放,和马谛斯一样被称为“色彩魔术师”的夏卡尔,另有称誉“梦的诗人”,因他画里有诗般的梦幻和天真的想象。
喜欢把记忆中的现实人生场景加入个人的幻想,化为梦境。把自然界中的寻常事物,赋予神话式的联想。画作中的景物飘浮在空中,填满画面旁边的天使、花束和动物,被他随心所欲地放大或缩小,作品洋溢天真怡然自得的韵味,强烈浓郁的色彩丰富多姿,是挂在空中令人陶醉的乐章。毕加索赞赏他是“20世纪最擅长运用色彩的艺术家”,画评家罗卜。玛地安的评价是:“喧闹、狂喜、飘浮、飞回、变形,在永恒中不停地变化自己画风。”
香港的初遇,在20多年前曾写下观感:“那幅《生日》,他的未婚妻手捧一束花,朝窗口走去,他则浮在半空,弯曲身子下来亲吻他的最爱。铺着深蓝碎花布的桌上摆着蛋糕,窗外的白云和蓝天在呼唤窗里的人,颜色鲜亮的挂毯悬在白色的墙上,看起来他们仿佛飘浮在花园和屋顶上。画家把现实和神话和梦幻浪漫地结合,让人在观看他的作品时,深深感受到人生当有梦的冲击。”
不属于任何艺术派别的个人主义风格的夏卡尔,创作时候把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受拘束地表现,在交错重迭的景物中颜色常有强烈的冲突,展示了一种不协调之美,那精致优雅生动的气韵令人充满憧憬和向往。“当画已经完成,由得你喜欢怎么去解说吧。”其它人的看法不在他心上。
“创意的瞬间,是不受时间和空间控制的。”他表达出来了。
人生有梦,生活中的挫折和艰难因此可以忍受。
失去再相见的机会,惆怅,想起那天走过的路,路名是什么已忘记,应该有敦南两字吧?台北大街小巷,路旁植满行道树,因此当然有鸟飞过。那只飞翔的鸟,既是梦想,却也是真的。(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