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蔡星天)明代戏剧家高濂着有《洗心说》,其中这样警喻世人:“福生于清俭,德生于卑退,道生于安静,命生于和畅,患生于多欲,祸生于多贪,过生于轻慢,罪生于不仁。戒眼莫视他非,戒口莫谈他短,戒念莫入贪淫,戒身莫随恶伴。”
何以做到戒眼、戒口、戒念、戒身,远离多欲之患、多贪之祸、轻慢之过、不仁之罪,保持清俭之福、卑退之德、安静之道、和畅之命,恪守莫视他非、莫谈他短之为人操守?依笔者之见,惟有保持住心灵世界之洁净常态,方能如许。
我们常说做人要知足惜福,要保持一种平常之人心态、常怀快乐处世心境,能于名利场上达观地看得开世事、看得清世情、看得淡世态、看得惯世俗、看得透世故;能在荣辱得失上奉行徐志摩“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之生活态度,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能做到经常洗心。
所谓洗心,就是要自觉自律地经常涤除滋生于自己灵魂世界内的易令自己头脑昏聩膨胀的多欲、贪念、轻慢、不仁之杂思垢欲,确保自己头脑时刻清醒,笃定从容地面对各种灿如罂粟花般艳丽的非分利益之诱惑,也不仿效投机冒险家恣肆越雷池揽宝牟利之勇。
洗心实亦为医心。古有医家叹言:“医身易,医心难。”的确,垢心之患,旁人是尽不到意、效不到力的。只能自克自治,自复其元。其医法应鉴用荀子《修心》:“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湿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怠慢僄弃,则照之以祸灾……”
在洗心术上,明代大隐士洪应明堪为自创了一套颇见功效之妙法:“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以遇,吾享吾道以通之,天且奈我何哉!”秉持着这样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心态,无论物质利益怎样悬殊,不心洁目明、坦荡无私才怪呢。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是君子做人修为之道之乐,倘能洗心,便能革面;倘能洗心,便可淡泊;倘能洗心,便保福贵。如若不争,元气不伤;如若不畏,气度端庄;如若不怒,百神和畅;如若不忧,心地清凉;如若不求,不卑不亢;如若不执,可圆可方。
古往今来,凡能坚持洗心者,无不达到了那种名如好听之歌,听过则无;利如昨日之食,食过不见;富如灯中之油,燃尽便灭;贵如橘洲之舞,曲尽人散;色如怒放之花,开过便败之人生境地。所以他们能“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空云卷云舒。”他们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禅境的人生、明亮的人生。
可见,洗心等同于去除累缚,等同于修身立德,应当成为仁人志士一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