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绝境的微笑

绝境的微笑

2012-07-05 15:56:21

  本网讯(余显斌)那是一座很有名的山,叫天柱山,在山阳境内,虽然很近,我却从没去过。据去过的朋友介绍说,上面只有流云,只有松风,只有鸟鸣,如此而已。

  朋友最后得出结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最近,有朋自远方来,一时兴起,相伴游山,终于走了一趟天柱山。

  那是个干净的日子,东边的天空刚刚沁出明亮的鸡蛋青色,映得人眉眼皆亮。天柱山在远处,微黑一痕,如碳素墨水抹就。

  我们坐车到了山脚下,一人一瓶水,一包食品,开始登山。游人并不多,盘曲的山道上,一点两点,小如豆粒,蠕蠕而动。山道以石头铺就,盘折回环,极尽变化,竟达万余阶。石阶两边,危峰兀立,岩硬如铁,三数棵老松,寻一抔黄土,弯曲扭结,粗如盆钵,矮如大伞,松针稀疏,坚劲如铁丝一般。

  在一面如镜的岩石前,几个游客站住了,围在那儿,叽叽喳喳,有的惊叹,有的拍照,有的俯视。

  我们禁不住好奇,仄着身子加入进去。面前,是一陡平滑的巨石,干净如洗。岩石上,有一个小小的裂缝,不细看是看不出来的,可是,一星青绿竟然从这丝裂缝中钻出:怯小的叶子,枯苍中透出绿意。几片叶子间,是一星鹅黄色小蕾,含苞欲放,小如火柴头。在风中,花蕾轻轻摇曳,仿佛在对着大家静静微笑。

  仔细审视,竟然是一株小小的蒲公英。

  这一点青苍鹅黄,让人见了,沉沉无言。一时,天远了,地远了,一切的声音都远了。面前,只有这一星绿,静静地立在面前。

  人,也在这星绿前无语伫立。

  天柱山上不缺云,时时的,云如流水,如潮头,如飞瀑,变化多姿,形态万千。这儿也不缺阳光,洁净如露珠润泽过一样;更不缺岩石,挺腰凸肚,昂首向天,娇小玲珑,清秀雅致,千奇百怪,各尽姿态。可是,这儿却缺的是水,是土壤,尤其在这面光滑如镜的岩石上,无土无水,一目了然。

  可是,就有一粒毛茸茸的种子,驾着清风明月,带着希望和歌声,轻轻飞来,在一早晨,或是一个黄昏。

  它不知道,落身之处就是困难,就是艰辛,就是痛苦。

  它需要土壤,需要水,这儿一样也没有。

  它一定觉得,它得活,因为它是一粒种子,活是它的使命,是它的目标。极度干旱的日子,它可能放弃过,更可能绝望过,但是,最终,不知是哪一颗露珠,哪一粒鸟鸣,哪一星细雨,唤醒了它,也唤醒了它心中的希望,唤醒了它作为一粒种子的梦。它告诉自己,是种子就要发芽,开花,即使是一瞬,也不枉一生。

  在石缝中,它探出怯弱的根。

  在干旱中,它冒出娇嫩的芽。

  在焦渴中,它吐出细瘦的叶。

  在艰难中,它吐出一朵小小的花。

  最终,它长成了现在的样子。

  它一定没想到要谁欣赏,也没想到希望谁赞颂欢呼,更没想到让谁用相机拍摄出它刹那间的风景。它站在山崖上,一定会长声嘘口气:作为一粒种子,它无愧于自己的心,自己的梦。它,静静地对着天,静静地对着地,还有鸟鸣,还有风,还有内心的倔犟。

  它的那朵小花,一定是自己舒心的笑。

  生命,暴出一星光辉,竟是如此地艰难。

  生命,只有在艰难中绽开微笑,哪怕一点,也足以辉煌天地。

  这样的生命才是丰盈的,饱满的,值得俯首膜拜的。

  我拿出水瓶,想倒出点水,滋润一下它的干渴。可是,我停住了,我觉得,同情它,是对它的亵渎,也是对生命的亵渎。

  离开天柱山已经几个月了,那儿的云海,那儿的鸟鸣,那儿的寺庙道观,还有亭子栈道,我都忘却了。唯有那棵小小的蒲公英,仍然在我的心中呐喊着,微笑着。

  一时,我热泪盈眶。我倾心于生命的尊严,高贵,伟大。

  • 相关阅读
  • 烟蒂花

      本网讯(汪礼炎)我是迈着给祖父捡纸烟头的脚步长大的。  家在商洛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乡很穷,男人们抽的都是自留地种的小烟(旱烟)。供销社卖的纸烟,买不起。  一天,我跟着爷爷赶集,看到爷爷捡了几...

    时间:07-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