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专访毛尖:没有不写枪稿的影评人

没有不写枪稿的影评人

2012-08-09 17:23:06

来源:

  搜狐读书:我在豆瓣看到一位网友写的书评,她这么写道:“读她的文字,非常的轻松,就像邻家的大姐姐,絮絮叨叨不停地给你说着不为人知的电影故事。”我也有这种感觉,在“听”你讲故事中不知不觉翻到了最后一页。佩服您的底子深之外我也很好奇,比如“希区柯克喜欢用镜头虐女演员,阿考斯塔一步步攀上嘉宝女皇的冰雪高峰,梅赛德斯狂热爱恋嘉宝的那段,而格兰特和斯科特还有段恋情?”这些八卦边角料你都是从哪里找出来的?

  毛尖:谢谢网友鼓励。不过这些故事也不能完全以“八卦”论之,基本上,这些材料都来自关于他们的权威传记,如果作学院派研究的话,这些素材也绝对是“征候”或“历史”。我不是完全用八卦心态来写这些掌故,当然,我也承认,我喜欢八卦。

  搜狐读书:读您的评论没有那么多厚重,反倒更像是随心所欲地写。比如《例外》,您很少写故事,而是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导演身上——从导演身上寻找诸多影片的灵魂所在。如果说《非常罪 非常美》重在“腐朽”,那么《例外》有一种利落的辛辣,拐着弯儿的机锋,属于“健康”的文字。这种影评模式称得上是一次影评的惊天大逆转,是从什么时候转变如此?以后的文字风格是化“腐朽”为“健康”呢,还是“腐朽”与“健康”混搭进行?

  毛尖:谢谢你的观察,我的确是准备从“腐朽”走向“健康”了,因为乱世本身就够腐朽。这个变化,时间点上看,大约是从我自己有了孩子以后吧,因为有了孩子你的“历史责任”和“未来态度”就不一样。不过,更内在地说,还是和我的师友相关,这些年,我周围的老师和朋友越来越自觉地有了“大局观”,他们或者进入历史思考,或者介入民间调研,上下求索,寻找正面能量,他们的工作,对我影响很大。至于以后怎么写,我还说不好。

  搜狐读书:我很喜欢书封上的这句“最美好的记忆都和电影有关……”这句话应该是所有爱电影人的座右铭。那么,电影在您的生活中属于什么角色?情人吗?还是亲密的伴侣!或是别的?

  毛尖:其实我看电影的频率现在大大降低了,尤其最近这几年,我花主要时间看电视剧。以前频率高的时候,一天四五部,现在少多了。有了碟片以后,我主要在家看,当然对视觉效果有特殊要求的电影除外。电影节来的时候,就会看很多,但这个属于间歇性发作了,不像以前,是热病,不看电影不能睡。所以,现在的电影,不可能是情人,不可能是伴侣,好电影是好人,坏电影就是坏人,遇到坏人,恨不能让有关方面出点政策,罚款或关押,浪费老百姓时间金钱!

  谈"影评人":不拿红包的影评人,也未必能独立

  搜狐读书:《南都娱乐周刊》这两天做了一期关于“中国电影到底需不需要影评人?”的报道,罗列了包括“枪稿、红包稿、人情稿,坏品味、做宣传、博口碑”等影评人的坏现象,说影评人这个称呼已近贬义词,并质疑“中国的影评人是不是变质了的群体?”报道很犀利,可谓打到一大片。您怎么看待当下影评人的状况与作为?

  搜狐读书:我在《例外》后记中也写了,现在说自己是影评人,不过表明自己更能骂。影评人的光荣时代早结束了。与此同时,我也不同意“影评人”就是个贬义词,豆瓣上活跃着那么多民间影评人,就是事实。不过,我们中国没有独立影评人是真的,这方面,首先是我们的学院派影评没建构起来,那独立影评人怎么可能?独立影评人又不是不写人情稿不拿红包就独立了,独立影评人首先得有自己的电影价值观和电影理想,学院影评第一步没走好,独立影评永远就是江湖拳打打,骂骂人了事。当然,现在的情况的确是,连不写枪稿的影评人都没有。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