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原本是沈从文先生为我们提供的一种理想的“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人性的人生形式”。他在小说中企盼的是“世外桃源”般的仙境,他将人生当作一种理想化的东西,希望人与自然能够和谐,人性美在原始状态下能够得以保存,他试图用爱和美来美化人性,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但是,《边城》给我们的,却不仅仅是“优美”,也有人在命运的变数面前的无助与无奈的忧伤。沈从文用极美的文笔写下了一个极大的悲哀,翠翠的爱情悲剧,并不具有戏剧性,一切尚未发生就已经消失。也许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正是这样一种矛盾,才映衬了《边城》的真实。理想的不可实现性决定了悲剧意识的必然存在性。不管我们承认与否,它都以各种形式在。生活总会有不幸与矛盾,生命其实如此真实又如此无奈。生活过,幸福过,惆怅过,悲伤过,才是完整的人生,才让人懂得珍惜,学会记忆美好。也正是这样一个悲剧的结局,阐释了生活中坎坷,不幸的必然,我们不必去抱怨,因为它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是自然中不可或缺的色彩。
《边城》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优秀的美学作品。美不仅是愉悦的主观感受,美与悲的交融缠绵展现的是更深刻的人生。正是书中生命的无奈和悲悯之情,使《边城》有一种深邃的品格和魅力。
读《边城》,是一种享受。《边城》里的文字是鲜活的,简单而清晰,纯朴而不做作,充满乡土气息,隽永的文字弥漫着边地山村的浓郁气息,最适合在这个初夏的清晨,以任何一种姿势慢慢的读完它。
掩卷,仰首眺望远方:谢谢您,先生,是您让我明白了“美丽总是令人忧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