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个感动美国的故事:肯尼迪夫人与<蒙娜·丽莎>的相遇》一书,回顾那段历史,很有必要对以下事实作认真思考,得出恰当的评价:首先,杰奎琳推动文化艺术发展、保护文化遗产的观念,是在后来才全面形成,而在积极游说马尔罗并获得其支持,在美国展出《蒙娜·丽莎》,原本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其次,当时的美国政府为了迎接《蒙娜·丽莎》的到来,派出了大批军警力量负责接运、护送和全程安保。很显然,当时没有人能估计到该次展出对影响美国和世界文化的意义,大量行政成本的耗费,说白了就是为了满足美国第一夫人的审美愿望。第三,马尔罗访美期间表态支持外借《蒙娜·丽莎》的消息传到法国时,曾引发极强的舆论风潮,法国各界给予了强烈批评,幸而有戴高乐的信任,才让《蒙娜·丽莎》的出访变成现实。法国公众批评马尔罗,既有文化傲慢心理的反映,也不无担心名画远赴重洋参展而受损的担忧。(郑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