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从本质而言,是一种绝对的自我。
所以,我一向以为,诗,可以孤芳自赏,却不能哗众取宠。
而这次读了秀秀的诗,我更坚定了我的这一认知。因为秀秀的诗,既是一种心情的倾泄,也是一种心境的独白,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其所流露的一种超然物我的情绪,常常使得读者,在看似不经意间“感受豪放”也“感受渺小”。
而这种“感受”,不仅是诗人的感悟,也是对读者的感染。
比如“青春”,这是人所共有的人生时段。由此,许多人都会为青春的易逝而怅惘;但秀秀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感悟,在她心中,青春虽转眼即逝,“青春的记忆”却“/早已压缩成一张张相片/早已打包成人生的行李/无论风雨 一生携带”……
又如“寂寞”,这是人所共有心态境地,有人为之怅惘,有人为之郁闷,但秀秀却说“寂寞时/请学会转身/有一片灯光/将给你一个美丽的梦”……
再如“爱情”,这是人所共有的情感砥砺,也可说是千百年来人们所唱的真正的“同一首歌”。爱情何等圣洁,秀秀却自承只是琴弦上的“一粒尘埃”,甚至说“请不要把我拂去”,因为“我的故事,全在你的琴音里”;但这种自感“渺小”,其实却是对爱情的一种敬畏!所以,当别人“把前生的情缘,唱成今生的哀歌”,她却能豁达地“想把今生的哀歌,唱成来世的情歌”……
当然,上述三则,只是我的一些读后感想,或许琐碎且不得要领。但秀秀的人生见地,却似微风吹拂,激起了我思绪的涟漪;也就是说,秀秀的“独白”已引起我的“共鸣”!而这种效果的之所以产生,就在于秀秀看似淡雅的诗的语境,其实却涵含着深沉的人生哲理,是一种“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
秀秀的诗,有时曲,有时白,有时淡雅,有时沉郁,而这种语境和意象的灵动转换,则让人从细腻读到多情,从激昂读到宁静,从怅惘读到释然……
“我笑了/因为你在笑/我又哭了/因为你一直在笑/想伸手合住你的嘴/但摸不到你的脸”,这是秀秀一首题曰《午夜追思》的怀念故人的诗,绝对的“大白话”。但读后,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尤其是“我又哭了/因为你一直在笑”一句,真是于平白处见深沉。虽然我不敢冒昧揣测她所追思的“故人”何以称“故”,然而“想伸手合住你的嘴/但摸不到你的脸”,却绝对给人以一种铭心刻骨印记!
秀秀的诗,大多是抒“我”之情,但她的“我”却也代表了“我们”!
——她别具只眼发现并感慨:“城里的月亮/看不清城市的脸/因为眼睛被街灯剌伤了/……城里的月亮/更是一种摆设/高高嵌在城市的开花板上/怎么也融不进城市的风景……”
读到这里,谁能说这一轮“怎么也融不进城市的风景”的“城里的月亮”,不也是我们所共同的感受吗?!
当下,人心浮躁,世风嘈杂,能静下心来写诗的人不多,能痴心于诗的人更少;而秀秀可说是一个“另类”,她读诗入迷,爱诗成痴,无悔地追求着一片心灵的净土。
所以我想说,相对于那些追求物质时髦的女性,秀秀在当下真是“一枝独秀”!
前不久,秀秀将她的诗文整理成集,命题《盒子里的阳光》。这,或许也有点“孤芳自赏”的意思吧?她要我为之写几句话,我极为惶恐,但看在诗的份上,却不敢不从命。于是不揣浅薄,赘言如上,以求教于大方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