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评文化粗鄙化:文化的筐里不应只有笑话

文化的筐里不应只有笑话

2013-08-21 16:49:53

来源:

  文化粗鄙化实际上就是对文化的破坏。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出于无知,有人出于故意,而其根本目标无非“利益”二字。

  近来,白酒的日子不太好过。塑化剂风波之后,媒体又接连曝出:白酒的年份、产地等“概念”都因暗藏诸多“猫腻”而绝不可信。不久,又有业内人士称,按“香型”评定酒质也不靠谱,因为“白酒不是香水”。联想到此前的“洞藏”“窖藏”之辩以及傍历史、傍名人、编故事等多种元素均被证实纯属胡扯,细检一度如烈火烹油的“酒文化”,如今竟只剩下些让人翻白眼的笑话了。

  与酒文化同样尴尬的还有博物馆。在这个“最文化”的领域里,河北冀宝斋以夏、商、周甚至黄帝时期的瓷器和分公母陈列的十二生肖等不可思议的展品雷倒芸芸众生。更令人无法忍受的是,按收藏家马未都的评价,这种假博物馆“全国各地都有”。

  文化之中当然应该有笑话的一席之地。但是,如果文化这个筐里只有笑话,而且是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笑话,受损的就不光是文化了。

  此前,作家冯骥才就在全国两会上表示,要“警惕中华文化的粗鄙化”,因为文化的粗鄙化必将“给国民精神带来对自己文化的轻蔑、轻视和无知”,把伟大的文明成果“变成失落的文明”。这不是耸人听闻,不是炒作。在一些作家、导演、商人、官员以“不管骂不骂,别人关注我就是成功”为行为标尺的社会里,在“越骂越红”的现实中,文化还有力量吗?当人们把对文化的怀疑与玩弄,当作证明自己身份的一种手段时,不仅对文化毫无意义,而且会泯灭一切美好的生活方式和理想。

  文化粗鄙化实际上就是对文化的破坏。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出于无知,有人出于故意,而其根本目标无非“利益”二字。酒文化、烟文化以及其他的某某文化,无不以消费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文化的附着与稀释、绑架和扭曲,把没文化的商品打扮成有文化的模样,成全自己,糊弄别人。至于某些地方决策者无视文化规律,过滥建设文化场馆等行为更是危害甚大。荒唐的河北冀宝斋被冠以“国家3A级景区”“河北省省级科普基地”“河北省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等名目,显然地方官员难辞其咎。这些消费至上的喧哗、政绩第一的盲目、无端恶搞的轻浮、美丑莫辨的无知共同组成粗鄙化的推手,让文化万劫不复,也让人们对文化的兴趣日减,对伪文化执迷不悟。所以,直至今天,还有大骂别人“不得好死”的气功大师,还有以出版为目的的学术垃圾,还有装模作样的会议文化、礼仪小姐文化、走红地毯文化,还有在桌边按级别排座次的酒桌文化、茶文化。这样的戾气、躁气、俗气、阔气、官僚气,与文化有关吗?

  清代学者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道,他饮酒时“不好酒而好客,不好食而好谈,不好长夜之欢,而好与明月相随而不忍别……”这样的酒文化今天还有,但是不彰。林语堂说,《闲情偶寄》是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这样的书,我们都该品一品。(蔡闯)

  • 相关阅读
  • 台湾作家杨照:林奕华把《三国》毁了

     日前,香港导演林奕华、台湾作家杨照做客腾讯书院,对谈“从舞台剧《三国》看青春之痛”。《三国》是当今华语剧场鬼才导演林奕华与编剧黄咏诗再度合作打造的最新舞台剧,也是林奕华继《水浒传》与《西游...

    时间:08-21
  • 《再见巴别塔:当中国遇上非洲》呈现一个真实的非洲

      国内首部以非洲为主题的纪实作品《再见巴别塔:当中国遇上非洲》近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青年学者常江和新华社坎帕拉分社记者袁卿合著而成,以东非国家乌干达为落脚点,对数十位旅...

    时间:08-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