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重申,给青年和国家指方向、示出路并不是作家的事。尽管方方说:“我要做的是叙述,而不是告诉。”但她仍然想告诉千千万万的“涂自强”:尽管个人奋斗的道路艰难,但想要改变现状,改变命运,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还是只能个人奋斗。
文学的本质是与弱者为伍
在方方看来,文学不是历史,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不像体育,跑第一,一定要赢。文学可以落在后面,与落在中间和后面的人为伍,“文学是照顾人心的,文学的本质是弱者的,告诉你这个世界上不是你一个人这样活着,生活方式不是就为了升官、发财,奋斗是一种,不奋斗也是一种,人有各种各样的活法,不进取也挺好,无公害的生活就可以。文学让人内心丰富,在你孤独寂寞的时候是一盏暗夜明灯。”
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文学观,方方说,每一个作家的文学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形成和个人阅历有关。方方生于50年代,这一代人的忧患意识都非常强,经历也很复杂,她自己高中毕业后当了4年搬运工,这段经历改变了她对世界的看法。
“我的家庭是知识分子家庭,生活环境很好,不知道人世艰难,当了搬运工之后,突然走到社会的最底层,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们的人生对我的世界观触动很大,让我看到了社会完全不同的一类人,我到同事家,一个5平米的房子,但是他们觉得很乐观。习惯成自然,涂自强之所以乐观,他是习惯了,艰苦的生活就是正常的生活。”
《十月》杂志副主编宁肯认为,方方的小说让他读完非常震撼,“年轻人,他们是希望所在,让希望所在都失去了希望,这个社会应该好好反思了。方方看到了疾苦,看到了年轻人的状态,产生了巨大的忧虑,用优美的艺术形式反映了这个主题,方方表现得非常出色。”(北京青年报)